• 2022年第22卷第3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随钻声波测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022, 22(36):15849-15859.

      摘要 (282) HTML (0) PDF 3.43 M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声波测井技术作为地层评价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步从电缆测井向随钻测井过渡,未来随钻声波测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随钻声波测井关键技术为主线,综述了近年来在随钻四极子发射换能器、隔声体设计、接收声系及波形反演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耐高温高压的非充油型随钻四极子发射换能器具有机械安装简单、造价低等优点;钻铤变径隔声结构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可以减小泥浆对钻铤内壁凹槽的冲蚀影响,增加仪器的使用寿命;长条管状接收声系设计方案能够很好的降低钻铤波的干扰,易于安装和维修维保;数据反演方面重点是如何解决随钻地层各向异性评价难题。下一代的随钻声波远探测技术研究有望实现从近井壁探测拓展到远距离探测的跨越,为井旁地质构造探测、地质导向等提供帮助。

    •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基于仿生行为的气味源定位方法综述

      2022, 22(36):15860-15869.

      摘要 (161) HTML (0) PDF 2.67 M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危化气体泄漏引发的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如何高效精准定位泄漏源位置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前提,传统采用定点检测辅以人工巡检的泄漏检测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业需求。移动机器人具有实用性强、应用灵活的特点,通过模仿生物搜寻气味源的行为,将其应用到气味源定位领域对于石化行业智能化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根据生物多感官气味源定位机制,将移动机器人气味源定位方法从单一和多源信息角度进行综述,首先分析了主动嗅觉定位的三个步骤;其次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融合嗅-视信息的气味源定位方法,对目前融合嗅-视-听多感知信息的气味源定位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展望。

    • >TQ化学工业
    • 氢气燃烧技术及其进展

      2022, 22(36):15870-15880.

      摘要 (257) HTML (0) PDF 1.96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碳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氢气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碳排放特性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能源,并广泛应用于化工原料制备、移动出行、电力生产以及工业和家庭用热等领域,而燃烧是目前氢能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此,通过对比氢气与天然气的物理化学特性,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氢气燃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回火、热声振荡以及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而后,概述了氢气催化燃烧和微尺度燃烧在工业脱氢、家庭供热和微机电系统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最后,结合目前世界各国天然气掺氢燃烧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天然气管网的相应标准,指出我国发展天然气掺氢燃烧的优势和关键问题,总结了氢气燃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 >O3力学
    • 波在分数Maxwell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2022, 22(36):15881-15888.

      摘要 (96) HTML (0) PDF 4.86 M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当前一种热门的非牛顿流体模型,分数Maxwell模型还没有应用到孔隙介质的弹性波领域。通过对分数Maxwell流体在周期性振动圆管中流动的分析,给出粘滞系数修正因子,由此来表示孔隙流体非牛顿效应的影响。推导了波从弹性固体射向孔隙介质时,在两个半空间分界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其中孔隙介质充满数Maxwell流体。以往研究波在孔隙介质界面反射和透射时,由Snell定理会给出物理意义不明确的复数角度。本文按照非均匀波讨论,由Snell定理给出的角度为实数,物理意义明确。发现波由弹性固体射向孔隙介质时,孔隙介质中各类型波的传播方向不同,但衰减方向均垂直于界面。通过数值算例,以及与牛顿流体饱和的情况对比,考察了非牛顿效应对反射和透射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孔隙介质充满分数Maxwell流体时,波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情况,明显不同于充满牛顿流体的时候。

    • Y型组合式微通道多相流流动形态实验研究

      2022, 22(36):15889-15895.

      摘要 (106) HTML (0) PDF 13.77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通道设备具有高效的传热、传质能力,有利于实现气液多相流的有效混合,从而提高工业应用生产效率。但对于工业应用中,形状不规则的微通道的气液两相流流动形态研究一直是微通道研究的难点。本文基于优化过的Y型组合式微通道结构,进行了复杂微通道内部全流场流动显示实验,实现了对微通道内部不同流量下的气液多相流流动形态的综合测量,获取了基于高速摄像的微通道内部气液两相流分布,对Y型组合式微通道内部流型进行判别,并对气液两相间流动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取了沿流道方向的压力分布。研究以时均特征面积为指标评判了不同流型下的时均气液高效混合区域面积。结果表明,气液多相流流型会显著影响气液多相流混合剧烈程度,大大促进了气液两相流混合效果,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深部页岩气储层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

      2022, 22(36):15896-15903.

      摘要 (77) HTML (0) PDF 3.56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大地电磁测深法(MT)对地球深部页岩气储层的探测能力,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将(3 000,3 500,4 000,4 500,5 000 m)设为目标页岩气储层埋深,每种深度条件下设定11种围岩电阻率(3,5,25,35,70,100,200,300,500,800,1 200 Ω·m)、6种目标页岩气储层电阻率(10,15,20,30,40,50 Ω·m)、4种目标页岩气储层厚度(50,100,180,300 m),共建立1 320 种地电模型。然后,利用正演模拟计算各模型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获得理论计算的视电阻率资料,分析各种条件下存在目标页岩气储层时引起的视电阻率曲线差异大小。数值结果表明,利用MT法对深层页岩气储层进行勘探时,围岩电阻率大小、页岩气储层厚度对MT法分辨力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埋深变大,分辨能力会明显变小,但当围岩电阻率较大或页岩气储层较厚时,会弥补埋深变大带来的这一不足。从数值模拟的角度证实了MT法勘探深层页岩气储层的有效性,为MT法在精细勘探深层页岩气领域提供了理论参考。

    •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埋藏溶蚀型凝灰岩致密油成藏特征

      2022, 22(36):15904-15912.

      摘要 (62) HTML (0) PDF 6.6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凝灰岩致密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已受到高度关注,但前人对埋藏成岩阶段形成的凝灰岩致密油藏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埋藏溶蚀型凝灰岩致密油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哈尔加乌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并处于成熟演化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埋藏溶蚀型凝灰岩油藏中原油来自哈尔加乌组内部烃源岩;埋藏溶蚀型凝灰岩物性较好,溶蚀孔隙为上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对储层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埋藏溶蚀型凝灰岩油藏的形成主要受哈尔加乌组成熟烃源岩分布、卡拉岗组大套烃源岩下部物性较好的凝灰岩储层及圈闭条件的控制,形成“下部成熟烃源岩供烃、上部有机酸溶蚀形成物性较好凝灰岩储层及有效圈闭存储”多项成藏条件有利配置下的成藏模式。本文研究将对其他地区埋藏溶蚀型凝灰岩油藏的分布与预测提供借鉴。

    •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2022, 22(36):15913-15924.

      摘要 (94) HTML (0) PDF 19.48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对其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藏期次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为厘定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基于包裹体岩相学、荧光观测及显微测温技术,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结合埋藏史模拟对中侏罗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时间与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发育大量烃类包裹体和次生盐水包裹体。其中,油包裹体通常以串珠状成带或成群赋存于石英颗粒愈合裂纹和穿石英颗粒裂纹内,荧光颜色多呈浅黄色和蓝绿,分别指示成熟和高熟油气充注,气包裹体不发荧光;烃类包裹体以及与之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较广,呈多幕次分布特征。结合沉积地层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结果,可见研究区油气成藏主要有两期,早期成藏主要发生在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晚期成藏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这与基于烃源岩生排烃史及圈闭形成时间所限定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相一致。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明确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油气勘探有利区具有指导意义。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羊虎沟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下河沿剖面为例

      2022, 22(36):15925-15937.

      摘要 (77) HTML (0) PDF 26.73 M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发现发育有良好烃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原有的地层划分颇具争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勘探需求。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下河沿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地球化学元素检测、古生物检测,结合盆地整体沉积背景,对羊虎沟组进行精细化分,确定盆地西缘南段地区地层划分标志层。重新厘定羊虎沟组与太原组界限,将石炭系与二叠系界限作为羊虎沟组与太原租的分界线。根据孢粉分布,羊虎沟组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孢粉带:Lycospora noctuina—Cyclogranisporites aureus组合、Dictyotriletes bireticulatus—Ahrensisporites guerickei—Torispora securis组合、Crassispora kosankei— Densosporites anulatus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羊虎沟组时期Mn/Fe值上升,-δ13C‰值下降,该时期海平面上升;至太原组时期,Mn/Fe值下降,-δ13C‰值上升,该时期海平面下降。据此,将羊虎沟组划分羊3、羊2、羊1三段。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积相,确定三级旋回划分,进一步验证岩石地层划分。通过建立区域地层对比剖面,展现了工区西部地层厚度大,东部小的沉积特点,不同地区羊虎沟组地层及其组内各小层分布、发育存在明显差异性的特点。

    • 甘肃北山双井子地区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2022, 22(36):15938-15951.

      摘要 (110) HTML (0) PDF 23.92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井子地区位于甘肃北山多金属成矿带,地球化学景观属干旱荒漠戈壁残山区。该区及周边已发现金属矿床多处,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进一步实现该地区找矿突破,通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等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圈定综合异常9处,在后续异常查证工作中,新发现金矿点2处,铅锌矿点1处,钼矿点1处,取得了较大的找矿突破,表明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根据异常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对比研究各类异常分布规律,结合新发现的矿点特征,初步划分了盐池黑山南金、钼成矿远景区,双井子北西铅锌成矿远景区和双井子西金成矿远景区等3个成矿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钙基蒙脱石表面润湿性研究

      2022, 22(36):15952-15958.

      摘要 (146) HTML (0) PDF 8.90 M (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蒙脱石作为土体中主要的黏土矿物之一,其表面的润湿性对土体膨胀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对蒙脱石的亲水性进行了分析,但原子尺度的润湿机制仍有待探究。以钙基蒙脱石为例,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水分子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并结合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分子在钙基蒙脱石表面的润湿性。结果表明:在300 K温度下,水分子在钙基蒙脱石表面的接触角为18.03°,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Ca-O水和Ca-H水的径向分布函数都呈现出双峰特性,而Ca-O水的第一峰位更早出现,说明水中的氧更倾向于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水合钙离子;在表面离子产生的静电场作用的诱导下,表面水中的氧原子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多个明显的峰,形成了有序的水化分层结构,进而导致蒙脱石表面呈现出明显的亲水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蒙脱石吸水后引发的土体膨胀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 >Q生物科学
    • 绿色木霉pH响应因子编码基因TvPacC的功能分析及应用

      2022, 22(36):15959-15966.

      摘要 (106) HTML (0) PDF 5.21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菌所处环境的pH值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对真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真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化出了pH响应信号途径,即Pal途径,而PacC是该途径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本文针对绿色木霉TvPacC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融合PCR结合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了绿色木霉Tv-1511-△TvPacC缺失突变菌株,研究了TvPacC基因在木霉适应碱性环境和木霉菌株产碱性蛋白酶中的功能和应用。结果表明,相比较于野生型,Tv-1511-△TvPacC菌株具有更好的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敲除了TvPacC基因显著增强了木霉菌株产碱性蛋白酶的能力,提高了发酵液中碱性蛋白酶的产量和活性。因此,TvPacC在提高绿色木霉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木霉菌株产碱性蛋白酶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R医药、卫生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2022, 22(36):15967-15979.

      摘要 (95) HTML (0) PDF 14.82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 >S农业科学
    • 非洲猪瘟舍内传播元胞自动机仿真研究

      2022, 22(36):15980-15986.

      摘要 (78) HTML (0) PDF 4.83 M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非洲猪瘟在封闭式猪舍内传播的规律,本文通过引入SI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结合猪舍内猪只的移动规律及个体体质的差异,分析猪舍内猪只感染非洲猪瘟的概率;设计猪只个体接触后的感染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非洲猪瘟在猪舍的传播情况;通过将元胞自动机模拟的非洲猪瘟的传播仿真结果与传统SI模型的传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元胞自动机仿真非洲猪瘟舍内传播能够与传统的SI模型传播数据可以实现较好的拟合,拟合度为0.96,同时使用元胞自动机作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模型在预测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迭代对传播过程可视化,进而实时预测非洲猪瘟在密闭猪舍的传播轨迹,为相关传染病的仿真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黑龙江省林场所生态安全研究

      2022, 22(36):15987-15993.

      摘要 (97) HTML (0) PDF 5.32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做好林场所生态安全评估,对林场所的经营管理做出积极调整,使林场所生态系统能够发挥更大的碳汇作用,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进程中重要的“碳汇”平台,通过以黑龙江省伊春市青山林场所为例,在生态足迹法基础上,建立林场所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定量分析2018年林场及经营所的整体生态安全和资源开发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青山林场所生态安全处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协调阶段;生态空间总体呈现盈余状态,其中林地生态空间盈余为855.20 hm2,约占林地生态承载力的31.4%。可见林场所生态仍在区域中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TB一般工业技术
    • 周期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分析

      2022, 22(36):15994-16000.

      摘要 (54) HTML (0) PDF 10.76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TD-TF-TG矿冶工程
    • 近距离采空区下大断面巷道顶板稳定分析

      2022, 22(36):16001-16006.

      摘要 (93) HTML (0) PDF 7.09 M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距离采空区下大断面巷道顶板受煤层开采和巷道掘进两次采掘扰动,为研究两次扰动对巷道顶板稳定性的影响,以任楼煤矿Ⅱ8224切眼巷道为工程背景,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采空区卸荷影响深度和巷道采掘扰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卸荷影响深度的理论计算结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钻取岩芯分析结果三者一致,受卸荷影响范围内的岩层会向上隆起;采空区下大断面巷道顶板的下沉时间为14d,最大下沉速度仅为15 mm/d。得出结论:采空区卸荷对煤层底板的扰动破坏影响深度为5.2 m;受采空区卸荷影响,巷道顶板下沉时间、下沉速度和下沉量较小。

    •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 海上钻井井壁稳定性研究及应用——以A-1井为例

      2022, 22(36):16007-16015.

      摘要 (93) HTML (0) PDF 11.22 M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井壁的稳定性问题是一项急需解决的世界级难题,井壁失稳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油田中普遍存在。A-1井是一口位于东海某区块的直井,根据相邻已钻井复杂情况统计可知,该区块遇阻、掉块、卡钻等问题频发。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收集大量的地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预测计算了A-1井的地应力、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坍塌压力等,绘制出了地层七压力剖面图,进而得到该井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经与实测点比对,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的预测误差均小于5%。本文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井壁围岩的应力状态,并利用ABAQUS软件对井壁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对井筒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低钻井液密度条件下,井周应变不均匀性明显,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的井周应变远大于最大主应力方向上的井周应变;而在高钻井液密度下,井周应变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了解目标区块井壁稳定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2022, 22(36):16016-16023.

      摘要 (116) HTML (0) PDF 9.96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矿物组分多样,这些储层特性加大了页岩油的开采难度。为了更好的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技术,结合Gwyddion软件对大港、吉木萨尔和松辽盆地页岩的孔隙结构以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表征。结合快速傅里叶转换分析页岩的非均质性,采用分水岭法识别孔隙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地区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差异。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对页岩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平均粗糙度、均方粗糙度、表面偏度和峰度系数等参数对表面粗糙度进行评价,可以准确表征页岩纳米级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数量、孔隙大小、孔隙面积、孔隙体积和孔隙度等。结果表明:大港和吉木萨尔页岩的表面高度较高,松辽盆地页岩表面高度较低,大港页岩非均质性较强,孔隙主要以微孔为主,吉木萨尔页岩和松辽盆地页岩非均质性较弱,中孔和宏孔数量较多,孔隙发育较好。

    • 高温高产井油管屈曲对特殊螺纹性能的影响

      2022, 22(36):16024-16031.

      摘要 (56) HTML (0) PDF 13.81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温高产井中油管发生屈曲对特殊螺纹性能的影响,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特殊螺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屈曲工况,并综合考虑了温度、内压、轴向力等因素,得到了屈曲后油管特殊螺纹的应力分布以及密封结构上的接触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屈曲后特殊螺纹环向上应力分布不均,表现为受压缩一侧Von Mises应力及接触压力明显大于受拉伸一侧,且正弦屈曲段相比于螺旋屈曲段接头环向上的应力集中更突出;屈曲后,受压一侧的台肩以及管体大端外螺纹第一扣处的Von Mises应力值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受拉一侧的密封面以及台肩面上的接触压力为零,密封结构失去密封能力。

    • 多相流下剪切阀连续波发生器水力转矩参数化建模与分析

      2022, 22(36):16032-16039.

      摘要 (73) HTML (0) PDF 5.52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振荡剪切阀连续波发生器具有信号传输速率高、鲁棒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对于作用于剪切阀转子的水力转矩规律不明确制约了其发展。目前关于多相流影响下作用于任意形状振荡剪切阀阀口的水力转矩的研究尚不充分,对于水力转矩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本文基于流体动量定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分流量负载转矩分析模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加以验证,并分析了井深及钻井液性质对于水力转矩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 作用于振荡剪切阀的水力转矩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方向始终为使通流面积最大的方向,(2) 水力转矩随井深的增加略有减小,(3) 水力转矩随固相含量和液相密度的增加而增大,(4) 钻井液气相含量对水力转矩的影响很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剪切阀连续波发生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基于COMSOL的钻井次声液面监测模拟

      2022, 22(36):16040-16046.

      摘要 (75) HTML (0) PDF 5.99 M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钻井过程中为了实现溢流早期监测,需要实时测量井筒内液面深度,回声测距是目前常用的液面监测方法。本文基于COMSOL软件,模拟了钻井液面回声监测,该模型耦合了一维管道声学和三维压力声学,并采用参数化建模,通过控制变量方法对比分析声波频率、激发压力、管道压力、液面深度等因素对回声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波频率在特定管道系统中存在最佳值,超过该值后,频率越高,信号衰减越快;激发压力越高,获得越强回波信号,可显著提升测距量程;液面深度过浅,激发波与回波重叠,会导致后期识别困难;液面深度过深,回波较弱,低于设备灵敏度。为钻井液面监测次声波传播机理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 基于耦合对象控制需求解析及仿人修正的协调控制方法应用

      2022, 22(36):16047-16054.

      摘要 (56) HTML (0) PDF 7.62 M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对象控制需求解析及仿人修正的协调控制方法。采用状态函数计算多变量系统输出的实时状态,形成状态矩阵,针对每一种状态分析所有输入变量的调节需求并归类,对每一类需求设计仿人修正指令,叠加至线性控制系统中,改善了强耦合系统的协调性能,提升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能力。将所述控制方法在某630MW超临界组上开展了工程应用,实现了该机组协调系统在28.7%-100%负荷区间运行的全自动控制,湿态稳定运行、湿态变负荷、转态、干态稳定运行以及干态变负荷等过程的控制品质较行业标准指标提升了25%-75%,全工况下无需降参数运行,在保障机组宽负荷调峰运行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 >TM电工技术
    • 机器学习缓解的广域阻尼控制系统异常检测

      2022, 22(36):16055-16066.

      摘要 (38) HTML (0) PDF 10.65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建立攻击弹性,以抵抗对测量信号和控制信号段的隐蔽网络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缓解策略的广域阻尼控制系统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提出基于信号熵的特征提取,从而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检测精度和鲁棒性。然后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系统运行条件和网络攻击事件的组合数据集生成方法,以便用于任何大规模电网模型。引入的缓解模块能够调谐系统信号,并同时在测量和控制信号上进行攻击检测。在2区域4机电力系统的测试环境下对本文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异常检测。

    • 基于CNN-LSTM-lightGBM组合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2022, 22(36):16067-16074.

      摘要 (254) HTML (0) PDF 4.58 M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风电装机规模逐年增加,风电数据采集量呈现规模化增长,面对海量多维、强波动的风电数据,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CNN-LSTM和lightGBM组合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分别建立CNN-LSTM和lightGBM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其中,CNN-LSTM模型采用CNN对风电数据集进行特征处理,并将其作为LSTM模型的数据输入,从而建立CNN-LSTM融合的预测模型;然后,采用误差倒数法对CNN-LSTM和lightGBM的预测数据进行加权组合,建立CNN-LSTM-lightGBM组合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华北某风电场的风电数据集,以未来4小时风电功率为预测目标,验证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三种单一模型,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 基于SHA-3与DNA编码混沌系统的输电线路图像加密算法研究

      2022, 22(36):16075-16083.

      摘要 (74) HTML (0) PDF 19.64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输电线路巡检中无人机采集的图像数据存在的安全与加密效率问题,文中提出一种SHA-3算法与DNA编码混沌系统相结合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为加强密钥对图像明文的敏感性,利用SHA-3算法生成巡检图片的哈希值作为超混沌系统的初始值密钥;然后,根据对角线提取规则将图片进行像素块置乱,并使用超混沌系统生成的混沌序列映射DNA编码规则,对置乱完毕的巡检图片进行DNA编码、运算与解码,实现巡检图像的加密与解密;最后,为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优越性,以某国网公司实际巡检图像数据为基础,设置密钥空间、密钥敏感性、直方图、信息熵、加密时效等实验对算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传统算法安全性更高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可胜任实际巡检中的图像加密任务,为输电线路巡检图像加密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 >TN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迭代优化混合预编码算法

      2022, 22(36):16084-16090.

      摘要 (46) HTML (0) PDF 2.79 M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使大规模毫米波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获得高频谱效率和高能量效率,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迭代优化算法和簇首选择算法,研究了无线携能通信场景中的混合预编码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正交多址接入无线携能通信的混合预编码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

    • 基于阵列导频的正交时频空调制信道估计算法

      2022, 22(36):16091-16098.

      摘要 (66) HTML (0) PDF 8.61 M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交时频空调制(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ion,OTFS)系统中,嵌入单个导频有利于获得高精度的信道估计。但高能量的单个导频导致OTFS系统峰均比高。为降低OTFS系统峰均比,通过在发送端嵌入最佳二进制阵列导频,将原本单个导频的高能量分散到多个导频上。在接收端应用最佳二进制阵列导频的理想自相关特性,分离信道多径和聚集每条信道径的能量,最后抑制噪声和残留多径间干扰,以实现高精度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当前嵌入单个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案相比,本文所提方案以增加一定的接收端信号处理复杂度为代价,降低了OTFS系统峰均比约4.5dB,并且信道估计精度与之相当。

    •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少数据云资源预测

      2022, 22(36):16099-16107.

      摘要 (104) HTML (0) PDF 6.43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确的云资源预测对计算平台实现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新公司的云计算资源缺乏足够数据样本而造成预测模型精度降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少样本云计算资源预测模型。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去学习原始少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以高斯噪声作为输入生成与原始数据具有相同分布的新样本数据,实现数据增强的行为;由于传统门控单元网络无法完全利用数据的时间信息,本文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对数据的前向、反向时间信息进行双向提取并预测。以Google公开数据集进行仿真,对无增强数据和增强数据后的不同机器算法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数据增强后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精度的达到98.3%,所提方法适用于少样本数据的云计算资源预测。

    • 拆分降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2022, 22(36):16108-16115.

      摘要 (61) HTML (0) PDF 4.90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待训参数量过大、多层网络导致特征和梯度消失等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拆分层和Inception-ResNet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入侵检测。首先将网络流量数据转化为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图像以适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使用Inception-ResNet卷积层增加网络深度,减少模型训练参数数量以及消除梯度消失问题,拆分层在降低图像尺度时基本保持图像原有分类特征;最后采用NSL-KDD数据集对改进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相对于Inception-ResNet模型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和少数类样本召回率以及更好的训练时间性能。

    • 基于视触数据融合的多模态细分类系统

      2022, 22(36):16116-16122.

      摘要 (70) HTML (0) PDF 4.31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自动化时代的到来,机械臂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机械臂进行物体的分类抓取更是广泛应用于有害物分拣、航天探索等重要领域,然而实现对物体的分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大部分的分类系统主要依靠机械臂结合视觉来实现,这种单一视觉的分类系统在光线不足或物体外观相似但分属不同的工作环境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多种外观类似物体的精细分类开展研究,通过深度相机与压敏传感器综合获取物体的外观、材质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传输到具有双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借助机械臂实现对具有相似外观不同材质物体的细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系统在实际机械臂测试环境下对物体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98.5%,相较于AlexNet与VGG16两种传统的单一视觉分类模型分别提高了35.7%和24%,可见融合物体的视觉与触觉信息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完成物体的细分类任务。

    • 油气场站自动化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

      2022, 22(36):16123-16132.

      摘要 (81) HTML (0) PDF 27.71 M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气场站存储的物质由于具有可燃性,需要高频率的进行巡检。针对油气场站分布较广,占用面积较大,人工巡检费时费力,需要携带各种传感器进行采集与分析数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油气场站自动化巡检机器人系统。该巡检系统包括自主移动平台、底层控制及传感器、自主导航算法、传感器检测算法、数据处理与预警平台。通过设计的被动式底盘和自主导航算法,该系统能够在油气场站的非结构化路面上进行快速巡检;通过设计的传感器检测及处理预警平台,该系统能够对油气场站的甲烷等易燃气体进行自主分析并数据回传,使得检测流程更加简洁高效。经实验测试,本油气场站全自动化巡检机器人系统能够完成灵活的越过各种障碍物,在危险环境下进行巡检,自主建立环境地图并导航,环境异常检测并回传数据,数据分析并报警等复杂任务,能够广泛的运用在油气场站的自动化巡检任务中。

    • 基于深度学习的司法判决预测算法研究

      2022, 22(36):16133-16140.

      摘要 (118) HTML (0) PDF 3.76 M (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司法判决预测任务指的是根据真实的案情描述文本来预测案件的判决结果,有助于司法专业人士高效的工作,在智能司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实践中,易混淆罪名和少样本罪名的判别问题是目前的两大难点,普通模型很容易在上述问题上出现误判。为使易混淆罪名得到更好的区分,结合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 BiGRU)深度学习网络,提出BGAAT(BERT BiGRU Attribute Self-Attention)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具有区分性的罪名属性标签,通过注意力机制分别抽取属性特征与上下文特征,使用注意力分布对可解释性进行描述。为使少样本罪名更好的被识别,引入罪名分类权重,使模型在少样本罪名分类取得了更高的F1值。最后在真实的司法判决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所提出模型在该任务上有良好表现。

    • >TU建筑科学
    • 不同特性地震下加固后典型校舍抗倒塌与可恢复性能对比分析

      2022, 22(36):16141-16151.

      摘要 (70) HTML (0) PDF 12.06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小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其校舍既是保障震时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灾后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地震作用下校舍抗倒塌性能和可恢复性对提升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典型校舍的双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结构,根据结构安全鉴定结果,开展基于外包角钢法和黏贴碳纤维布法的加固设计。随后,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具有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开展加固前后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最后,基于倒塌概率和残余层间位移角指标,对比了不同特性地震作用下,加固前后双跨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和可恢复性能。结果表明:双跨RC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加固后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降低21.89%和39.40%;近场地震的长周期和速度脉冲等特性对双跨RC框架抗倒塌和可恢复性能有较大影响,近场有脉冲和近场无脉冲地震作用下1.0g时的倒塌概率分别为远场地震作用下的4.45倍和2.92倍,相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比值分别为3.14和1.16;加固后倒塌概率和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分别平均降低25.34%和54.87%。

    • 考虑土体强度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隧道洞口仰坡地震稳定性上限解

      2022, 22(36):16152-16160.

      摘要 (38) HTML (0) PDF 8.29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隧道洞口段仰坡稳定性分析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考虑土体强度非均质及各向异性影响,结合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及土体强度折减理论,推导出的仰坡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解计算公式,对比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探究了地震力作用下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系数对隧道洞口仰坡临界坡高、隧道拱顶破坏位置及仰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震力作用下,土体强度非均质系数越大、各向异性系数越小,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所需临界坡高越大;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系数系数越大,仰坡初始滑移面越远离坡肩位置,隧道拱顶破坏范围更广;随着各向异性系数增大,仰坡安全系数呈递增规律,而非均质系数增大将导致仰坡安全系数降低,仰坡整体趋于不安全。研究成果为山区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二氧化碳泡沫同步注浆液特性研究及成本分析

      2022, 22(36):16161-16167.

      摘要 (87) HTML (0) PDF 2.63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CO2泡沫同步注浆液的性能及现场制备成本,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方法对CO2泡沫同步注浆液的最佳配比进行研究,对CO2在对同步注浆液的改性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并依托南京五塘广场隧道施工的现场浆液性能要求,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进行成本分析。结果表明:CO2泡沫同步注浆液最佳配比为水胶比0.8,粉灰比2.0,胶砂比0.5,膨水比0.16。回归拟合结果表明常规二次型回归模型更适合模拟CO2泡沫改性的同步注浆液的性能;通过MATLAB工具箱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多目标规划计算得出与现场浆液相同性能下CO2泡沫同步注浆材料成本更低。

    • 内支撑局部失效对基坑支护体系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2, 22(36):16168-16179.

      摘要 (59) HTML (0) PDF 17.86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智慧辅助审查中的文本分类问题研究

      2022, 22(36):16180-16188.

      摘要 (93) HTML (0) PDF 3.02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建设全过程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智慧辅助审查中基础性工作之一-文本分类问题开展研究。为实现施工组织设计文本的自动分类,本文运用Word2vec词嵌入技术对文本进行向量化表示,基于Bi-LSTM捕捉文本上下文序列信息,融入Attention机制,提取文本有效信息,采用softmax激活函数分类。Attention Bi-LSTM在房建数据集上达到了0.97的准确率、召回率以及F1值,整体分类效果在正确率、宏平均、加权平均上均优于其他模型。融入Attention机制的Bi-LSTM文本分类模型通过双向捕获文本的特征并利用Attention机制提取有效信息,达到了联合优化的作用,提高了模型的分类性能。

    • >U交通运输
    • 快速路先入后出型出入口合理间距研究

      2022, 22(36):16189-16195.

      摘要 (75) HTML (0) PDF 6.36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先入后出型出入口布设间距的影响,以交通量、主线和匝道设计速度、入口-出口间距为变量,采用VISSIM仿真试验对先入后出型出入口范围内车辆运行状况进行了模拟;以车速变异系数作为行车风险表征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确定0.0867和0.3562作为安全和临界安全划分依据;通过对数回归建立了不同设计速度下车速变异系数与间距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基于安全分界确定了先入后出型出入口合理间距取值范围。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快速路出入口优化设计及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 格宾网加筋煤矸石路堤稳定性及其强化措施

      2022, 22(36):16196-16202.

      摘要 (53) HTML (0) PDF 16.88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加工等工业过程中形成的煤炭矿渣,由于其工业价值低而被作为废弃物。考虑到煤矸石矿区公路路基填料缺乏和遵循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某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采用了煤矸石填筑路基,并采用了格宾网加筋土结构形式,然而,有关格宾网加筋煤矸石路基的工作性能方面的研究匮乏。为此,以该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格宾网加筋煤矸石路堤的力学与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三维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格宾网加筋煤矸石路堤的稳定性及其加固强化措施。结果表明:在退台式格宾网箱墙面的卸荷作用和格宾网网兜效应共同作用下,墙面附近的竖向土压力较低;格宾网加筋挡墙是一种柔性结构,其墙后侧向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提出了在坡脚下方埋设格宾网箱的加固强化措施,该措施可通过改变坡脚下方土体的力学与变形状态以及潜在滑裂面的形状,来增大路堤的抗滑力,进而提高格宾网加筋路堤的稳定性。

    • 钢绞线锚具空间受力与锚固特性研究

      2022, 22(36):16203-16210.

      摘要 (100) HTML (0) PDF 14.64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钢绞线锚具的空间受力特征及锚具应力与钢绞线轴向张力之间影响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锚具-钢绞线仿真计算模型,考虑夹片与锚具之间的微滑移及不同摩擦系数影响,分析不同钢绞线张力作用下锚具空间应力分布特征及轴向、环向应变变化规律,并通过锚固张拉试验实测锚具的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钢绞线受夹片横向挤压作用而在锚下位置表现出复杂三向受力状态,计算Mises应力远高于非锚固区域;夹片与锚具接触界面的摩擦系数对锚具应变有明显影响,摩擦系数为0.04时产生的环向和轴向应变均小于摩擦系数为0.01和0.02;锚具应力与钢绞线轴向张力符合单调映射关系,但并不完全吻合线性变化规律,实测锚具对称测点位置处的应力亦难以保证完全一致。

    • 基于点云的劲性骨架拱桥自动化线形监测方法

      2022, 22(36):16211-16218.

      摘要 (54) HTML (0) PDF 9.27 M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季节性寒区隧道保温隔热层厚度计算方法

      2022, 22(36):16219-16228.

      摘要 (48) HTML (0) PDF 15.97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冻结锋面移动可能带来的保温层厚度不足的问题。以河北延崇高速棋盘梁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以及理论推导等研究方法对季节性寒区隧道冻结锋面的移动规律进行探究,并结合移动规律研究结果得出考虑冻结锋面移动规律的保温隔热层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在同一断面内,由于较厚的仰拱填充对温度的传递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冻结锋面在拱顶处的深度大于边墙处的深度。(2)季节性寒区隧道的冻结锋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冻融循环的反复进行,其深度会逐渐加深,最终趋近于某一稳定值。(3)不同断面的冻结锋面最终稳定深度与断面处年平均温度呈现线性相关关系,而与温度振幅呈现非线性相关的关系。(4)对所推导的保温隔热层厚度计算公式中的冻深参数进行了基于冻结锋面移动规律的修正,保证了保温层长期的有效服役。

    • 车身NVH性能设计策略

      2022, 22(36):16229-16237.

      摘要 (67) HTML (0) PDF 16.68 M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提高汽车NVH性能角度出发,探讨了车身结构设计、阻尼设计、密封设计、阻隔设计、补强设计、吸声设计、隔声设计、低风噪设计对车身NVH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设计方法。

    • 基于交通流模型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以北京、洛杉矶为例

      2022, 22(36):16238-16245.

      摘要 (83) HTML (0) PDF 8.58 M (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掌握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运行规律,以北京西三环和洛杉矶I405两条交通廊道为研究对象,收集路段检测器数据,通过对交通流数据使用时序分析和交通流模型拟合方法,从时间-空间及交通流原理上分析交通流的时空特性和拥堵基本规律,并用模型拟合方法对道路交通流速度-流量-密度进行分析,获得道路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1)北京西三环廊道与洛杉矶I405廊道自由流速度基本一致,但发生拥堵时的临界速度差值较大,分别为29km/h和44km/h;(2)北京西三环交通瓶颈处的实际通行能力明显低于洛杉矶I405交通瓶颈,实际通行能力分别为1245veh/h/ln和1464veh/h/ln,差值为219veh/h/ln;(3)选定Pipes、Van Aerde和S3三种交通流模型并对模型进一步推导得到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利用实测数据对交通流模型进行拟合,并对三种交通流模型的使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S3模型较其他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此外,Van Aerde模型也适用于描述北京西三环交通流运行特征。可见,本文提出的基于模型拟合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运行特征分析方法能够掌握城市快速路运行规律,提取交通流运行的关键参数指标,适用于城市快速路拥堵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具有普适性。

    • >V航空、航天
    • 基于CFD的对转桨扇发动机性能确定技术研究

      2022, 22(36):16246-16252.

      摘要 (59) HTML (0) PDF 10.77 M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对转桨扇发动机三维模型为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桨扇滑流开展数值模拟。利用分区拼接网格技术对桨扇旋转区域和外流场域进行网格划分及拼接;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雷诺应力项采用RNG 湍流模型,基于滑移网格方法,开展了针对不同来流Ma、桨叶角及桨叶转速的流场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桨叶角对于拉力影响较大,在桨叶角30°变化到35°,桨扇的拉力变化范围可达37.8%,功率变化可达28.4%。桨叶拉力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转速达到1600rpm后,前后排桨叶的拉力系数最大相差33%,当转速继续增大,气流通过前后排桨叶偏转角度大,气流失速严重,桨叶拉力增幅减小。本文通过对该型桨扇发动机流场的计算,定量获取了桨扇的拉力、功率特性,为后续桨扇发动机的推力计算提供参考。

    •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熟料回用对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进程及臭气排放的影响

      2022, 22(36):16253-16259.

      摘要 (103) HTML (0) PDF 7.16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餐厨废弃物产生量巨大,好氧堆肥是其肥料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但传统好氧堆肥往往存在辅料供应不足、臭气排放量大等问题,为了减少辅料添加、保障堆肥进程、降低臭气排放,探究了不同比例(0%、25%、50%、75%、100%,分别记为CK、R25、R50、R75、R100)餐厨垃圾堆肥熟料(回料)替代辅料锯末对餐厨废弃物堆肥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好氧堆肥过程理化性质、腐熟程度、臭气排放和细菌群落动态变化来评估熟料回用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超过50%的回料替代,可促进堆肥升温、含水率下降、pH上升、发芽指数(GI)提高,但增加了氨气(NH3)和硫化氢(H2S)的排放,有助于细菌多样性的提升,其中回料替代50%辅料的处理组效果最为显著,R50处理堆肥产品含水率为42.17%、pH为7.49、GI为88.30%、NH3和H2S累计排放量分别为0.57 g/kg和0.28 g/kg,与对照堆肥相比,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提升。因此,建议利用10%回料替代辅料(锯末),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资源化处理。

    •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人员疏散出口二次选择行为研究

      2022, 22(36):16260-16268.

      摘要 (58) HTML (0) PDF 2.69 M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物内人员疏散问题被认为是灾害发生时可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核心问题,如何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快速安全疏散已成为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问卷对某高校在读大学生展开调研,旨在刻画紧急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出口二次选择行为。问卷设置个人属性、人员行为特征、人员心理反应3个一级指标,涉及性别、年级、紧急疏散经历等11个二级指标。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展开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紧急疏散经历、出口熟悉度、自评价和一次选择出口拥堵后的心理反应四项指标对出口二次选择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性别和听从疏散广播指示与否两项指标对出口二次选择具有负向显著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制定教学楼内的人员疏散策略提供参考。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运行风险研究

      2022, 22(36):16269-16276.

      摘要 (110) HTML (0) PDF 2.88 M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迎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到来,降低平均无故障时间,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一般运行场景和系统构成做出了分析,并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中提取了可能的失效诱因;构建了失控坠地和空中碰撞的贝叶斯网络,并依据所建网络和通过不同专家得到的概率值计算控制失效情况下失控坠地和中间事件发生概率,然后进行反向推断,推演事故发生主要诱因。结果表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正常运行发生事故的概率为9.648×〖10〗^(-7),其中,控制失效、飞控系统断电/故障是事故主要诱因,计算结果可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安全运行防控提供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科学技术与工程》编辑部恭祝新岁!
亟待确认版面费归属稿件,敬请作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