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6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TD-TF-TG矿冶工程
    • 采场顶板破断模型及垮落规律分析

      2016, 16(7).

      摘要 (1233) HTML (0) PDF 3.83 M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煤炭开采引起了上覆岩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顶板的变形破断,而采场顶板的断裂形态与采场压力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地表沉降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弹性力学薄板模型,采用位移变分法分析了顶板断裂的形成机制,根据薄板弹性理论,采用位移变分法建立了煤层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顶板断裂形态的形成机制,通过顶板的拉应力分布和弯矩分布得到了顶板的破坏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顶板在初次破坏时,在顶板表面沿四周边缘出现O型破坏,继而在顶板中心处出现X型破坏,随着破坏的发展贯通,形成典型的O-X型破断。顶板在周期破坏时,随着工作的推进和角部效应的影响,形成半X型破断。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微动勘探法圆形阵列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研究

      2016, 16(7).

      摘要 (1273) HTML (0) PDF 1.62 M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微动勘探法常用的圆形阵列,本文讨论圆周上不同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对实测结果的影响。以10个台站的圆形阵列为例,对场地实测微动数据估算其空间自相关系数,并对比分析不同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情况下空间自相关系数的差别。结果表明:当圆周上只有1个台站时,难以得到准确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当等间隔分布3个台站时,能得到准确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当不等间隔分布3个台站时得到的空间自相关系数会有一定的扰动,且在第一个最小值附近有很大的偏差。结论是圆周上等间隔分布3个台站的圆形阵列最具适用性。

    • >TM电工技术
    • 差动对焦系统光电信号探测电路的设计

      2016, 16(7).

      摘要 (1316) HTML (0) PDF 2.02 M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差动对焦系统的要求, 给出了差动光电信号探测电路的实现方法。以高性能仪用放大器AD620BN、低噪声运放AD795JRZ和运放OP07EP为核心,设计了光电转换前置电路、信号调理及差分电路、二阶低通滤波器及伪零点消除电路,实现将差动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后续MSP430F149单片机系统电路处理后,产生调焦控制信号实现系统的自动对焦。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电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符合差动对焦系统的设计要求。

    •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 四川盆地周缘牛蹄塘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2016, 16(7).

      摘要 (993) HTML (0) PDF 4.14 M (6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川盆地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全岩分析、低温液氮吸/脱附等实验方法技术对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控制纳米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周缘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分中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其次是黏土矿物;页岩微孔结构复杂,多为开放型空隙,以管状孔和平行壁的狭缝状孔为主;微观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2-10nm,以微孔为主。通过分析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浅层断层探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2016, 16(7).

      摘要 (1173) HTML (0) PDF 7.28 M (6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浅层断层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现场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地表附近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避让或采取抗断措施等提供依据。浅层断层探测常用的方法有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地球化学法等。本文结合各探测方法的原理,分析了各探测方法在适用介质条件、探测深度、探测分辨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根据各探测方法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条件下的浅层断层探测的优选方法及方法组合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配网导线自动清洗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2016, 16(7).

      摘要 (796) HTML (0) PDF 1.73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嵌入式系统、自动化、虚拟样机、无线通信、智能控制等技术及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自动清洗机器人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以ATmega128A为主控MCU的机载控制系统。采用前后台和嵌入式系统方法设计了控制系统软件。实验表明,地面站与机载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系统鲁棒性强,在4800,8N1通信格式和433MHz频率下遥控距离超过200m,无丢码和乱码,清洗速度在0~12m/min连续可调,可稳定、高效地实现配网导线的自动化清洗。

    • >TV水利工程
    • 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流特征沿程分布准调和分析

      2016, 16(7).

      摘要 (1169) HTML (0) PDF 5.07 M (6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二期2005年8月大潮期间的水文测验资料,选取NG0、NG3、CB1、CS0、CS1、CB2、CS2、CS6、CSW、CS3、CS7、CS4、CS5 共13个站位测点的二个潮周期的六层流速测量资料,对这些测点数据进行准潮流调和分析,得出P1,K1,M2,M3,M4,2MK5,M6,3MK7,M8,M10共10个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及余流结果,并计算给出了相应椭圆要素。研究分析发现,潮流特征系数值均不超过0.25,沿程各测点区域潮流类型以半日潮为主。对太阴半日分潮M2的椭圆长半轴、椭圆短半轴、椭率以及格林威治迟角等椭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潮流椭圆要素、潮流特征、浅水影响分子、余流以及最大可能潮流流速的沿程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动力影响分析。M2分潮的椭圆要素有较强的规律性,浅水影响分子随水深变小而增大,在总体上都有沿程减小的趋势。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在垂向从表层到近底层逐渐减小,符合水流流速沿水深的分布。研究结果对理解深水航道动力状况、淤积机制和指导航道工程整治具有一定价值。

    •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特低渗砂岩储层属性建模

      2016, 16(7).

      摘要 (702) HTML (0) PDF 6.77 M (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低渗砂岩储层物性极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从储层低渗的成因机制研究入手,建立了“分选性砂岩含量”模型来约束孔隙度建模,并将“序贯指示模拟思想”引入到渗透率建模当中,通过贝叶斯指示模拟与协变量参数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低渗-特低渗储层属性建模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砂质含量与颗粒分选程度、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是低渗砂岩储集空间发育分布的控制因素,而有效的建模方法精确刻画了次生孔隙发育带与相对高渗区。建模结果客观反映了低渗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改善了低渗储层随机建模方案,能为油藏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地质模型。

    • >TU建筑科学
    • 韶山市城区人为热影响下的热环境数值模拟

      2016, 16(7).

      摘要 (953) HTML (0) PDF 2.84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韶山市城区的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Gambit软件建立了该城区建筑群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区热环境的四种人为热源,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出夏季不同人为热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城区热环境,并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人类新陈代谢、工业、空调和交通四种不同的人为热对城区热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空调排热、新陈代谢排热、工业排热、交通排热,其中交通排热主要对路面周围热环境有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改善城区热环境、缓解热人为热导致的热效应加剧提供参考依据。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LFM体制雷达中多目标信号分离方法研究

      2016, 16(7).

      摘要 (897) HTML (0) PDF 2.11 M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从复杂的回波信号中分离出目标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线性调频(LFM)体制雷达的多目标信号分离方法,它从距离、速度与方位角三个层面滤波,分离出待测信号。信号分离方法中采用了自适应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滤波器(MVDR),对含有多目标的回波信号进行空域滤波,从而有效分离出目标信号。对线性调频体制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仿真并作信号处理,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信号分离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目标识别器的研制以及干扰抑制等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案。

    • 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成因机理

      2016, 16(7).

      摘要 (1112) HTML (0) PDF 12.76 M (2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实验等方法,研究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后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的改造,既有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建设性的(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又有破坏性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黄铁矿化作用等)。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未充填裂缝空间;储层类型主要有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和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型两类。白云化作用为储层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后期热液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发育起关键性作用;晚期由于构造破裂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白云岩较为发育的斜坡和台地相区与断裂的叠合区域,热液溶蚀和构造破裂更加发育,是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 >TN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 混频产生混沌

      2016, 16(7).

      摘要 (838) HTML (0) PDF 2.69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几个频率不同的谐波成份在非线性器件的混合称为混频,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写混频电路的动态过程,一般都能根据电路定律写得出来。然而微分方程的解析表达式却大多求不出来,因而近代非线性科学的发展,用数值仿真求出微分方程的图形解。用一条空间曲线表示三个变量间的相互函数关系,并以此作为方程的求解结果。由数值仿真画出的空间曲线称为相图,其性状随激励源参数的不同而变化,混频可能出现周期态与混沌态两种振荡性状。在仿真的时间间隔内,周期态能明显画出一个闭合的周期轨,这个闭合轨可以是单循环或多循环的;混沌态的相图要比周期态复杂得多,如果在访真间隔内轨线最后无法完成闭合,说明这是非周期的混沌。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基于GF-1和TM数据的黄土丘陵区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以太谷县为例

      2016, 16(7).

      摘要 (743) HTML (0) PDF 5.73 M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覆盖作为影响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对改善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基于最新的国产高分1 号(GF-1)和传统的陆地卫星TM数据通过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最后运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总体变化和不同环境因子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到2015年之间草地大幅度减少且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其他类型土地都有所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林地。(2)通过不同环境因子下的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16年来林地和草地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坡度在6°以上,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侯城乡,范村镇和阳邑乡。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坡度15°以下的地区,地理位置上各个乡镇都有所分布,耕地以胡村镇和范村镇分布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以胡村镇和明星镇分布面积最大。

    • >TN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 一种低损耗高耦合片上变压器的设计

      2016, 16(7).

      摘要 (717) HTML (0) PDF 2.70 M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0.13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低损耗高耦合的单圈倒装交错层叠结构的片上变压器,这种结构减小了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间的垂直距离,提高了线圈间的耦合度及线圈的品质因数Q,从而提高了变压器的传输效率。同时对地面层进行了改进,在100GHz时,耦合因子k从0.81增大到0.95,并探讨了线圈直径d和宽度w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该变压器在89GHz时Q达到最大值18.5,在30~150GHz频率范围内耦合因子k为0.65~1,最大可用增益Gmax接近于1,该变压器可应用于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中改善电路性能。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热源异常与环流场和降水的关系

      2016, 16(7).

      摘要 (932) HTML (0) PDF 10.43 M (6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选取了2008年9月四川汶川地区特大暴雨实例,分析并验证了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热源异常和中国局部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偏强会引起500hPa风场能量偏大,其能量大值区与强降水区域分布相对应。(2)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偏强会引起南亚高压偏东偏强,从而引起西太副高西伸,使得水汽源源不断的向降水区域输送。(3)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异常时,通过加热场-高度场-降水场的同期及滞后效应,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局部地区的降水异常。

    •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基于B样条插值拟合的冲击波超压场重建

      2016, 16(7).

      摘要 (663) HTML (0) PDF 1.64 M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因测点数目不足难以全面了解冲击波传播过程,冲击波超压经验公式具有局限性,以及数值模拟存在精度低的问题。本文通过采用B样条插值算法,以实测数据重建冲击波超压场,其结果优于Delaunay三角化法和最小二乘法。利用Matlab仿真得出了冲击波超压场的等压线和三维分布,并对重建场进行了反演验证,结果表明其误差在4.5%内。

    • >TU建筑科学
    • 振动沉管施工素砼桩挤土效应研究

      2016, 16(7).

      摘要 (753) HTML (0) PDF 2.64 M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素砼桩复合地基是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当其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时会有明显的挤土效应。本文通过广东省某高速试验段原位试验,对较小桩间距下不同施工方案桩体及土体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素砼桩桩间距为1.2 m时,连续振动沉管施工成桩质量较差,不宜采用;而采用隔桩跳打施工时,桩体沿纵深方向不同深度水平位移量较小,桩体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另外补桩施工时,周围桩体不同深度水平位移量明显小于土体位移量,桩身位移变化小,成桩质量良好。

    •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 聚驱抽油杆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2016, 16(7).

      摘要 (1166) HTML (0) PDF 2.46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合物驱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带来了抽油杆严重偏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聚驱产出液粘度变化和流变特性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抽油杆下行过程中杆管环空的流体流动,得到液体阻力随抽油杆运动速度的变化,引入流体修正系数1.58修正水驱计算式;另外,分段拟合了液体通过游动阀产生的阻力曲线,方便抽油杆柱的载荷分布计算。通过对10口井共30种工况下的抽油杆载荷进行计算,比较了实测数据,得到井口处最大、最小载荷的最大偏差分别为7.31%、13.34%,认为两者间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聚合物驱抽油杆的防偏磨设计计算打下了基础。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印尼西纳土纳盆地Muda组河流体系分析

      2016, 16(7).

      摘要 (798) HTML (0) PDF 4.84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印尼西纳土纳盆地更新世河流体系发育。以地震剖面和切片资料为基础,在盆地内K区块Muda组上部的沉积中识别出了近南北向的辫状河、东西向曲流河和高弯度分流河道三种河流类型;基于河流的切割关系,判断辫状河发育最早,曲流河次之,分流河道最晚,河流类型的演化反映了一个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过程;早、中期河流方向的改变反映了相对海平面上升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此外,中期曲流河和低弯度河流共存的现象,说明河流沉积还可能受坡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TM电工技术
    •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能效特性实验研究

      2016, 16(7).

      摘要 (1122) HTML (0) PDF 2.01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针对两电极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发生器,提出以发生器出口射流动能与所耗电能之比的无量纲参数——能效因子η,用以表征合成射流发生器的能效特性;分别采用皮托管测量射流出口流速,采用功率计测量合成射流发生器耗用的电能。经过实验考察加载电参数、电极间距对射流发生器功率与射流速度的影响,从而得出能效因子η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应用提供参考。

    •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 连续管小尺寸涡轮钻具三维叶栅设计研究

      2016, 16(7).

      摘要 (713) HTML (0) PDF 2.05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五次多项式法构造出涡轮叶片的多个截面线型,确定截面前后缘圆弧圆心的坐标,利用B样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