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在当地气候的调节、水资源的平衡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2000-2014年MODIS陆地植被数据产品MOD13Q1为数据源,在提取NIR和Red波段反射率的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MMI)提取红碱淖年内和年际面积数据,并对其15a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碱淖面积年内变化规律为每年4月开始缓慢增大,至7-8月间达到最大,而后逐渐减小;红碱淖面积湖区面积总体呈线性减少趋势(R2=0.8847),由2000年的49.63 km2减小到2014年的31.88 km2,变化率为36%,平均缩减速度为1.18km2/a。相比较气象因子而言,人类活动是影响红碱淖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摘要:异构网络组网形式下,为了降低小区间干扰对边缘用户的影响,提高系统容量,对基站进行分簇研究。在多用户下的情况,以最大化边缘用户的和速率为目标,通过设置路径损耗门限来选择为用户进行协作通信的基站。分析对比了不同分簇方式下的用户平均速率情况,并且通过观察不同的门限值对应的速率变化情况,合理的选择门限值。仿真结果表明,该分簇方法在提高系统传输速率方面较之前的功率最大法、阈值法有一定的优势。
摘要:为明确营运客车危险驾驶行为与驾驶人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实际事故案例为依据,初步筛选主要危险驾驶行为及影响因素并设计调查问卷,引入概率统计方法确定调研样本量,进行实际调研。以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有序多分类Probit回归方法,从出现频率与导致事故可能性两个维度对不同危险驾驶行为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确定了9种危险驾驶行为,并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了重要度排序。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表明问卷总体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与有效性。且驾驶人的特性与危险驾驶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王 琳 , 刘 昶 , 李玉星 , 胡其会 , 王娅婷 , 王 权
摘要:利用CFD软件Fluent建立二维全尺寸仿真模型,对立管实验装置中的严重段塞流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方法中,采用VOF法追踪气液界面;将长距离海底管道等效为箱体,以提高计算效率。模拟出了立管系统中的四种流型:典型严重段塞流(SSI)、严重段塞流II(SSII)、过渡流型(SST)和稳定流动,并对这四种流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对典型严重段塞流的瞬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效率高,可准确模拟严重段塞流现象,为长距离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拟方法;本文模拟工况下,气液喷发的瞬时质量流量可达入口的2.5倍以上,气液平均流速可达入口的4.5倍以上,其瞬态流动特性的分析对严重段塞流危害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摘要: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带有吸水基团的网状结构高分子聚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发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之一。论文以玉米淀粉、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环己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钾(KPS)作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微球。红外光谱法(FTIR)表明产物为淀粉接枝AA/AM高吸水树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树脂吸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工艺条件是:玉米淀粉用量为10%,引发剂用量为0.2%,交联剂用量为0.3%,分散剂用量为2%。通过电镜(SEM, TEM)和热重(TGA)探讨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外形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树脂微球粒径大多分布在100μm上下,且热稳定性良好。同时探讨了温度对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保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摘要:降雨是诱发滑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依据饱和-非饱和及斜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基于等量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在不同库水位和在减弱型、增强型、集中型、平均型4种降雨模式下的降雨入渗过程和稳定性,探讨了树坪滑坡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树坪滑坡稳定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降雨模式对树坪滑坡降雨入渗和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除工况二下水位继续降低作用外,其他二种工况下减弱型降雨模式水位线变化早于其他三种模式,库水位的变动能改变降雨模式对滑坡水位线的影响;降雨模式和库水位变动的双重作用下降雨入渗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滑坡的初始安全系数都在1.2以上,而在工况二下滑坡的安全系数都降到1.2以下,尤其是减弱型模式下滑坡安全系数降幅最大。
摘要:首先利用地震资料的外部形态对梨树断陷白垩纪营城组沉积地层划分为块状、丘状、透镜状、充填相、席状及杂乱相等6种类型,进一步结合振幅、频率和连续性等属性特征将其细分为9种地震相;然后利用取心井的沉积构造特征、粒度概率曲线特征、C-M图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典型井的沉积相;将营城组上部定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下部主要为扇三角洲相,局部发育湖底扇相。采取井-震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研究区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地震资料研究该地区沉积相的划分。
摘要:LiDAR回波强度信息的利用正成为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利用归一化校正方法进行回波强度处理并以此为参考辅助地物分类,这种校正方法主要考虑了激光传输距离、入射角的影响,且假定地面平坦、为朗伯体,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地物都是各项散射异性的非朗伯体,且目前的研究中有关地物激光反射特性的定量分析较少。选取12种城市典型地物,通过反射率、反射比因子测量,并与回波强度值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地物的回波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证明,形态结构简单且平坦的地物,其回波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异性与激光反射率、反射比因子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回波强度的可分性较强;而倾斜地物(如房顶)、树木等形态复杂的地物,其产生的回波强度值范围较大,对地物分类的参考价值较小。实际应用中,可首先利用其它参数(如高程、回波次序)对LiDAR数据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回波强度之间差异较大的地物应用回波强度辅助分类,会取得较好效果。
摘要:为了研究缸内直喷汽油机典型工况,低转速工况时的微粒排放特性,在一台EA211缸内直喷汽油机上,我们通过控制在1000r/min时的不同负荷,以及曲轴箱通过进气门引入到燃烧室的的窜气量,此时的油气分离器出气口已经被堵死,窜气主要由机油盖处钻的孔引出。结果表明:微粒数量浓度在低转速下会随着负荷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微粒数量浓度随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核模态粒径分布增加明显且呈明显的单峰分布,而积聚态粒径分布增加不明显;微粒数量浓度会随着窜气量的增加不断增加,且核模态粒径单峰分布的峰值会向粒径大的方向偏移。
谢滟 , 邓家刚 , 黄丽贞 , 何育佩 , 吴秋玲 , 韦林垚 , 李云娟
摘要:目的:采用GC法测定八角茴香不同加工品的八角茴香反式茴香脑含量,并以药效评价八角茴香不同加工品的温阳散寒及止痛作用。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微波火力60%烘干、光波烘干、晒干、阴干方法加工的八角茴香的反式茴香脑,GC法测定其含量。采用龙胆草、黄柏、生石膏和知母四味寒凉药水煎液灌胃复制实寒证大鼠模型,观察八角茴香不同加工品对实寒证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4℃冰醋酸造成小鼠腹部冷痛,观察八角茴香止痛作用。结果:八角茴香微波火力60%烘干品、光波烘干品、晒干品、阴干品反式茴香脑平均含量分别为104.51、102.25、105.82、103.08,反式茴香脑含量无明显区别;微波八角组可升高血浆及肝匀浆中丙酮酸含量;光波八角组可升高血浆中丙酮酸、甘油三酯含量;八角八角、光波八角组、晒干八角组可升高肝匀浆中Ca2+-Mg2+-ATP酶活力;微波八角、晒干八角及阴干八角组可降低肝匀浆中乳酸含量;4种加工品均可减少4℃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八角茴香4种加工品反式茴香脑含量无明显区别,均具有温阳散寒、止痛作用。
摘要:P2P网络移动节点设备资源短缺,导致网络资源负载不均衡,使P2P网络处于动态多变的状态。传统方法依据权重大小对最近节点进行定位,所耗费资源较多,无法对负载的网络资源均衡调整、导致定位精度差。提出基于信任度和蚁群算法的P2P网络中最近节点定位优化方法,对P2P网络中节点间的信任度进行计算,并及时更新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蚁群算法对最近节点进行定位,将转移概率函数值最大的节点作为最近节点。为避免节点定位过程中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处理,引入转移概率函数值、能量值以及业务执行等候队列长度,获取定位最近节点的均衡函数,选择均衡函数值最大的节点作为最近节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P2P网络中最近节点定位的效率和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为探究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平面不均衡动用规律,以指导剩余油的进一步有效挖潜,利用人造三维胶结物理模型研究了倾斜断块油藏不同构造部位生产动态、压力及压力降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模型见水时间较快,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但不同构造部位井的见水时间差异较大,是导致平面不均衡驱替的因素之一;对比不同构造部位模型压力的分布,腰部的压力和动用程度分布差异较大,从宏观上看腰部平面不均衡动用程度严重。在生产调整中,需要利用注采耦合、产液量调整等措施保证腰部动用的均衡程度。
摘要: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个40m跨度的单层K8网壳进行了分析。分析包括静力稳定分析和动力稳定分析。静力稳定分析方面有线弹性屈曲分析、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以及双非线性稳定分析。计算了不同的缺陷下网壳的极限荷载因子,分析了网壳的缺陷敏感性,探讨了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钢材Q235的合理性。动力稳定分析方面有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针对网壳是否考虑静荷载作用分别进行模态分析,考察了静力荷载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对结构的自振频率的影响。采用taft波并分别用比例调幅为0.3g和0.4g,再对网壳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比较其动力响应,得出了对工程结构设计有用的结论。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呈现出异质数据多、文本标签化、数据不均衡等特点,这使得传统的基于长文本在线式网络事件的方法逐渐失效。本文采用改进的Single Pass方法进行在线式异质媒体网络事件发现:首先,通过分析网络数据中的不均衡性,重新设计相似度计算公式;其次,设计滑动时间窗口来提高Single Pass的算法效率。最后我们在Flickr的SED2014数据集上开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摘要:针对现阶段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简称风力机组)运行在高风速时,由于风剪、塔影、湍流等因素影响,传统的PI统一变桨控制不能很好控制叶轮的不平衡载荷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叶根载荷反馈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首先使用Bladed平台计算翼型的气动参数,再将各叶片的叶根载荷通过d-q坐标变换送入PI控制器中计算出各叶片最佳增益,其结果经过d-q坐标逆变换获得各叶片附加桨距角,在统一变桨的基础上实现对各叶片独立变桨的控制。通过对叶根载荷和叶片挥舞弯矩仿真分析,验证了建立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摘要:为了研究杭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本文选取了2014年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要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杭州市城区大气中的PM2.5污染状况最严重,日平均浓度的超标率达30.7%;各污染物全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O3浓度呈现与该季节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在全年中的排列相一致的夏、秋、春和冬季依次递减的分布,NO2则呈现冬高夏低,春秋介于两者之间的分布,SO2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CO、PM2.5和PM10浓度都呈现出冬高夏季、春秋季变化平缓的季节变化特征;各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O3和Ox浓度四季的日变化都呈单峰型分布,浓度峰值都出现在13:00~15:00,SO2也呈现单峰型分布,在09:00~10:00左右达到峰值,于次日04:00左右达到谷值,NO2、CO、PM2.5和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类似,呈现双峰型变化,且峰值都与早晚高峰时间基本重合,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首峰值时间推迟一小时左右;利用成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O2浓度在17:00~次日09:00工作日均明显高于周末,而在09:00~14:00工作日略低于周末,14:00~17:00浓度基本相等,O3浓度则在工作日的各时刻均高于周末;气象要素是大气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O3与气温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O2与之相反,SO2、CO、PM2.5和PM10与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外,与其他气象要素在不同季节差异性较大,SO2和PM10与相对湿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O和PM2.5与气温和湿度的相关性在不尽相同。
摘要:结合ASTM F320-2010标准《航空与航天透明外壳冰撞测试》用人工冰雹,制备了两种形状、7种含量纤维增强的冰柱和冰球,基于万能试验机实施了两种加载速率下的单向压缩实验,探索了人工模拟冰雹的非线性压缩力学性能。本文将纤维增强冰雹与纯冰类比,发现了纤维含量对冰雹抗压强度有提高效果,不同纤维含量在不同加载速率下对冰雹抗压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出6%纤维含量的人工冰雹撞击测试应纳入未来商用航空发动机及民用大飞机适航取证的吸雹实验考虑范围。
摘要: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已在低渗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针对水平井在生产状态下无法准确预测井筒积液的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通过对低渗气藏水平井单相渗管耦合的理论研究,考虑了气液两相流动及井筒摩擦损失,建立了新的低渗气藏水平井气液两相渗管耦合模型,并以此推导出了水平井井筒积液量的计算公式。然后,以井口套压为约束,结合几何转换建立了环空积液量计算方法。最后,以环空算出的井底压力约束,联立各模型,建立了水平井积液预测模型。同时,通过程序编译和流体软件模拟分别对苏里格气田某井区单井的直井段和水平段的积液量进行了计算,与实际积液情况符合较好。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不仅可在气井正常生产时较为准确地预测井筒积液量,且该方法也能为其它类似气藏的水平井积液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针对无人机影像空三处理对特征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基于Forstner点特征提取算子探讨一种Forstner特征点分类和精确定位方法。首先利用一定的方法判定Forstner特征点的类别(即角点、圆点、中间点中的一种),然后根据该特征点的类别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对一组无人机数据进行实验,试验表明:相比Forstner算子的初步定位,精确定位的特征点精度显著提高。
摘要:通过在棚洞支座处设置金属耗能器代替传统砂石垫层吸收滚石冲击能量,可最大程度减小滚石冲击力。常用的金属耗能器存在初始屈服荷载远高于平均压垮荷载的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带初始损伤的金属耗能器,通过降低其初始屈服荷载达到优化棚洞工程的目的。基于LS-DYNA研究轴向冲击荷载下不同初始损伤模式金属耗能器的动力响应,比较了其破坏模式、冲击力-位移关系与耗能效果。结果表明:合理的初始损伤设置可有效降低金属耗能器初始屈服荷载达40%,而平均压垮荷载、吸收的总能量基本保持不变,研究成果可为金属耗能器在棚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摘要:采用US、Fenton、US Fenton三种方法对高浓度有机农药废水进行对比性处理研究。实验条件:时间130min,超声波频率418kHz功率280W,pH值3.5,Fe2+浓度25mmol/L,H2O2浓度0.3mol/L;投加方式为0min投加2/3,65min投加1/3。结果显示,US Fenton联合法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独立US法、独立Fenton法,对高浓度有机农药废水处理后,COD降解率达到85%,色度降解率达到99%,COD/BOD的比值约为1.4,可生化性良好,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对H2O2的投加方式进行了改良,结果显示,投加方式为0min投加2/3,65min投加1/3处理效果最佳。
摘要:碳酸盐岩地层压力预测是国内外研究难点,主要原因是纵波速度响应特征不明确,传统的地层压力预测模型不能用。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本文通过设计室内试验对碳酸盐岩纵波速度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影响纵波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即碳酸盐岩骨架速度取决于岩石骨架特征,决定了纵波速度的变化趋势,纵波速度的小幅变化是由孔隙压力引起的。验证了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地球物理和孔隙弹性响应特征理论,从室内试验角度对基于孔隙弹性力学理论建立的波速方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为建立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miR-25调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外蛋白多糖和II型胶原蛋白合成作用。方法: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注射诱导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和SD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原代培养。IL-1β体外刺激OA软骨细胞,模拟骨性关节炎体外环境。MiR-25 mimic或inhibitor转染至OA软骨细胞。利用RT-qPCR和/或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miR-25、ACAN、Col2a1以及ACAN、Col2a1。结果: IL-1β刺激正常软骨细胞、骨性关节炎细胞比无IL-1β刺激对照组中miR-25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相比未转染miR-25对照组,MiR-25过表达转染组明显促进 ACAN和Col2a1 mRNA转录及蛋白质合成(P<0.05)。相反,miR-25低表达转染组明显抑制ACAN和Col2a1 mRNA转录作用及蛋白质合成(P<0.05)。结论:miR-25介导OA发病发生、进展中发挥着保护性调节作用, 抑制蛋白多糖、胶原蛋白降解作用,可能对OA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和提示OA新治疗策略
摘要:分别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中尺度模式中的bulk和bin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4年7月12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bulk方案基本模拟出了飑线初生、发展、成熟和消亡的生命史,但与实况存在1-2小时的延迟,且强度偏弱,而bin方案模拟的雷达回波结构松散,组织化程度较低,更类似于现状对流。从模拟的地面降水看,bin方案模拟的雨带偏窄且强降水区偏北,而bulk方案则基本模拟出了强降水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方案模拟的各水凝物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bulk方案在高层产生了大量云冰,而bin方案中雪和霰粒子数量较多。
摘要:针对直升机加装导线的辐射及串扰,采用CST软件搭建直升机及导线模型,从不同线型对直升机的辐射和对既有导线的串扰两个方面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线对直升机的干扰最大;编织型屏蔽层可有效降低干扰,屏效可达百万倍;双绞线辐射很小,但是极易受外界干扰;屏蔽线辐射与串扰都很小;单线串扰受导线长度影响最大,随长度增长呈线性增长;单线的传输信号与激励源信号是微分关系。因此,正确选择导线类型并进行合理布线是降低导线干扰的有效方法。
摘要:60Co γ射线辐照茜素红S水溶液,在吸收剂量为0-1500Gy茜素红S水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茜素红S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以及高斯计算等研究发现,在吸收剂量为0-1500Gy的条件下荧光强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上升是由于γ辐射使茜素红S分子内氢键断裂影响了茜素红S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抑制了茜素红S水溶液本身的荧光淬灭,从而使荧光强度增强。
摘要:通过改变锂渣掺量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进行轴心抗压试验。确定其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的计算公式;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力比-泊松比曲线的变化规律;建立掺锂渣再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适量再生粗骨料和锂渣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是30%,锂渣掺量是20%时,其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力较未掺锂渣的普通混凝土增长17.22%和48.2%。
摘要:城市综合体内噪声源种类多、数量多、噪声振动叠加互相影响,噪声治理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以某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综合体为例,选取具代表性的冷却塔机组、排油烟风机及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排风口噪声源进行研究,根据噪声源不同的位置以不同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以综合体内的酒店为敏感目标,预测各声源的噪声水平、垂直距离衰减的叠加噪声影响,并通过实测数据检验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研究设计了一套对冷却塔通风散热影响小、低频声治理效果好的冷却塔机组整体降噪工艺和专利技术防油烟阻抗复合消声器,监测数据证明治理后酒店各楼层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夜间45dB(A)的1类区噪声限值的要求。该研究的噪声控制思路和冷却塔机组、排油烟风机的噪声控制技术工艺先进合理,为城市综合体噪声的控制提供了一个范例。
摘要: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模型在微弱信号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特性,为微弱信号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用更简单的方法突破近似绝热条件的限制,使其应用于高频信号检测,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分析势函数的形状特征对系统输出信噪比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系统从双稳状态( )到失稳( )再到单稳状态( 或 )过程中,系统输出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势函数的参数调节方法,通过对系统参数加以控制,可以在不影响系统最佳输出信噪比的情况下,将可调参量降为1个,减少参数调节的工作量。经过仿真和实验采集数据验证,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薛凯喜 , 刘帅 , 刘晓东 , 胡艳香 , Tiwari Binod , 魏永起 , 梁海安
摘要: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粘土岩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粘土岩的矿物组成、粘土矿物的微观结构、历史成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其物理力学性质的综述涵盖了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粘土岩的密度及可塑性、粘土岩的强度特征、粘土岩的膨胀特性、粘土岩的水理性质和粘土岩的流变性能等六个子项。因近年来将粘土岩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潜在围岩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还专门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实施的开拓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继续开展粘土岩区域性成因调查、多类型粘土岩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和粘土岩作为地下工程构筑物潜在围岩的长期服役效能研究等三个前沿课题。
摘要:扎哈泉上干柴沟组是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区域。上干柴沟组的下段(N11)是典型致密储层,上段(N12)是甜点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构造运动中周围地块的挤压作用对致密储层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双物源、近物源及物源变化的沉积作用,致使岩石矿物组份类型多样,岩屑含量高、组份复杂,岩石结构成熟度与成份成熟度低、颗粒沉积分异差,对储层致密化起决定性作用;机械压实、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并应用孔隙度演化模型对各成岩作用孔隙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符合地质认识。
摘要:为了解决印制电路板中由同步开关噪声(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 SSN)引起的高速电路信号完
摘要:为研究柱端不同箍筋配置形式对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柱剪力、柱端主筋变形及柱端箍筋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对3根截面尺寸与主筋配置相同、端部箍筋配置形式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地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柱端端部箍筋加密,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性能,而对柱端腹部箍筋加密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性能没有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端端部或柱端腹部箍筋加密后,对柱端主筋变形及柱端箍筋变形的影响主要与转角相关,转角较小时影响很小,反之影响较大。该试验可为对抗震性能有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箍筋配置形式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参考。
摘要:海洋温跃层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现象。本文的研究基于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提出了一种梯度阈值可调的温跃层探测方法,其阈值可根据海洋温跃层分布特性自适应修改,同时针对AUV温跃层探测中水体分层厚度选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温度梯度峰值点个数自主确定其大小方法,可实现AUV完全自主探测温跃层。根据AUV外场实验数据,把本文方法同峰值法、平均梯度法以及最优分割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摘要:为了更进一步地清楚阐述半焦的燃烧过程,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氧气体积分数对半焦燃烧动力学的影响。将半焦燃烧过程的主反应区分为半焦热解脱挥发分(阶段1)、挥发燃烧(阶段2)、挥发分燃烧且碳燃烧(阶段3)、碳单独燃烧(阶段4)4个阶段,采用Coats-Redfern法选取一级反应模型计算各个阶段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阶段3所需的表观活化能最小,阶段2或阶段4所需的表观活化能最大。
摘要:针对具有面-面接触特征的铝合金紧固件,根据其接触特点,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应力场分布,考虑接触面高轴应力梯度的力学响应,用接触面应力三维度的概念来反映微动疲劳多轴应力状态。考虑损伤和弹塑性势能的耦合,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基于损伤力学本构方程,推导出基于热力学耗散势函数的耦合损伤演化模型。结合实验参数,得到预测铝合金紧固件微动疲劳寿命的方法,寿命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误差分散在25%范围内。
摘要:通过对铜仁地区汞矿渣调查,胶结型汞矿渣主要由废弃矿渣、尾矿渣、胶结物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其物质构成进行了分析。基于此,采用成控因子法,结合现场胶结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对胶结物生长的敏感性大小,重要性依次为水文条件、堆积年限、通风、覆盖层厚度、层位类型、光照、孔隙率。最后,对胶结类型进行分组,分别为:A型全碎石粉渣胶结、B型局部软石碎石粉渣胶结、C型软石碎石粉渣胶结、D型含粉渣碎石胶结、E型全包式碎石胶结、F型接触式不规则碎石胶结、G型接触式球形碎石胶结,并探讨了胶结物的不同物质组合方式的胶结物含量。对汞矿渣胶结物质成分及其组合关系研究对矿渣堆积体稳定性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摘要:在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平衡光电探测器是其核心器件。通过对相干探测原理的分析,得出了一致性系数与平衡探测信噪比的关系,给出了平衡探测器的组成结构,设计了相干探测的测试方案。当通信速率为5Gbps时,该平衡探测器的共模抑制比高于27dB,采用平衡探测实现相干解调的最小信号光功率比单管探测改善了8dB,验证了该平衡探测器用于高速相干光通信的可行性。
摘要:深基坑施工引起的邻近地铁隧道变形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中较为关心的一类问题。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大都采用Mindlin解求基坑开挖作用在地铁隧道上的附加应力,然后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求解隧道的变形,该方法没有考虑软土的流变性以及地基变形的连续性。本文根据弹性理论的经典解答Mindlin公式,同时考虑软土的非线性流变性,推导出基坑对称开挖引起下方隧道附加应力的简化计算公式。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隧道竖向变形的平衡微分方程,得到两侧深基坑开挖引起下穿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和内力的实用计算表达式。通过将某市深基坑工程下方的隧道变形监测结果与Pasternak地基和Winkler地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Pasternak地基的优越性和本文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在实际工况中,轴承各个组成部件间以及润滑剂的相互摩擦发热,导致轴承系统温度过高,严重降低了轴承的精度和寿命。针对该问题,选取轴承外圈这一特定轴承组件为分析对象,建立轴承温升模型,结合workbench软件仿真和实验,探索轴承在不同工况下,轴承外圈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在workbench的热稳态分析中,轴承外圈的温度分布不是一维的,而是与径向尺寸、周向角度相关的二维温度场。在实验中,改变轴承的转速和径向载荷力,当轴承系统温度稳定时,通过测试系统获取了轴承外圈温度数据,结果表明:外圈温度沿周向角度上有差异,靠近载荷区的温度略高,温差最大达到了1.6℃。最后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误差控制在5%以内。
摘要:为研究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电磁阀在不通油工况达到可耐受最高温度的时间(超温时间),采用集总参数法对电磁阀进行非稳态热分析。分别以整个作动器壳体和电磁阀部件为研究对象,考虑了电磁阀与环境的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建立了电磁阀温度与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Twai、冷媒初始温度T0两个参数对电磁阀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阀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温(>T*℃)时间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环境温度与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磁阀部件的温度远高于壳体的整体温度。在Twai为250℃的不通油工况下,当T0为70℃时,电磁阀部件的超温时间为17分钟,电磁阀壳体的超温时间为59分钟,当T0为93.76℃时,电磁阀部件的超温时间为15分钟,电磁阀壳体的超温时间为50分钟。
摘要:深部围岩大多软弱破碎,传统地应力测试方法难以成功实施。为满足深部软岩工程需要,采用基于流变应力恢复理论的三维测试系统进行地应力测试。该系统根据深部软岩在高应力下的强流变特点,辅以配套研发的孔内推送设备和数据采集装置,采用埋设压力传感装置的方法来测得岩体的应力状态。依托平煤五矿开展测试系统的试点应用,与空心包体应变计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并在十一矿实施了分布式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测得应力相较对比测值基本一致,且符合孔周岩体流变应力恢复规律,所选测试区域自重应力场均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明测试结果准确有效,系统具备一定的长期稳定监测围岩应力场的能力。
摘要:为研究沂沭河下游平原地下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δD-δ18O关系图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部丘岗区地下水以淡水为主,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流向的变化为HCO3?Cl-Ca?Na型→Cl?HCO3-Na?Ca型→Cl?HCO3-Na型,裂隙水和孔隙水均为大气降水补给,后者受蒸发较强;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东部滨海平原区浅层水TDS明显高于深层水,浅层水水化学类型由陆向海的变化为HCO3型水→HCO3?Cl型水→Cl?HCO3型水→Cl型水,深层水的水化学类型由陆向海的变化为HCO3型水→HCO3?Cl型水→Cl?HCO3型水,浅层水与深层水水力联系较弱,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深层水则为侧向径流补给。
摘要:摘要:本文以国内首座斜独塔单索面钢—砼组合斜拉桥(60+65+220)m为工程背景,运用频率法测索原理,通过实测拉索自振频率得到实际索力,运用精细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理论索力与实测索力进行对比。该桥二次索力调整时如何做到按施工方便的顺次,一次调整到设计值,是本桥施工监控核心技术之一。应用桥梁常用软件MIDAS/CIVIL得到23阶调索影响矩阵,运用大型数学计算软件matlab进行调索矩阵运算,解决了23阶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难题。可方便获得每根拉索经一次张拉即可达到该桥成桥设计索力的施调索力增量,施调过程实时进行理论与实测索力偏差对计算模型的修正。本文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精度高,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蔡伟祥 , 龚福华 , 汪勇 , 胡志鹏 , 纪璇 , 马楠
摘要:五3东区P3w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扇根亚相沉积和扇中亚相沉积。其中P3w1段冲积扇砂体分布广泛,相带宽阔,为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层段。纵向上,P3w1段从上至下又可以分为P3w11、P3w12、P3w133个砂层组。文中在已知地质规律、井震资料、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参数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研究。结合反演结果,在已知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对目的层内砂体的沉积模式以及油藏的储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砂体平面上呈扇状展布,冲积扇沉积特征明显,扇根砂体较扇中更为富集,平面上具有分带性;纵向上,P3w12、P3w13段储集砂体发育较好,P3w11段发育的凝灰质充填的致密层,波阻抗呈高阻特征,可以作为下伏有利储层的区域盖层,整体上砂体退积特征明显,呈正旋回结构,垂向上具有分层性。该研究为落实该区扇体内储层的分布特征提供了有利依据。
摘要:当前致密气藏开发中,压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增产措施。大量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表明裂缝的导流能力并非定值,而是沿裂缝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因此,本文引入裂缝导流能力与位置的关系函数,采用无因次采气指数的方法,建立了压裂气井变导流能力产能模型。同时,该模型也考虑了压裂过程中裂缝壁面储层污染效应;裂缝内气体高速流动引起的非达西效应。研究表明:与定导流能力相比,变导流能力时气井产量降低,且裂缝导流能力较低时影响严重。裂缝内气体的高速非达西流动,会降低支撑剂的有效渗透率,可采用雷诺数对支撑剂渗透率进行修正,进而计算产能;考虑非达西效应时,气井产量也将降低。水力裂缝不仅提供了气体流动通道,也减缓了裂缝内气体非达西效应。支撑剂渗透率和裂缝宽度对气井产量有显著影响,施工中应选用高渗透率支撑剂、造宽缝,提高裂缝导流能力。
摘要:摘 要:为了研究管制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注视及遗忘特征,本文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模拟真实情况下的管制工作,设定不同的航空器数量,并利用Tobii X2-60眼动仪记录相关情况下管制员的眼动数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航空器和跑道作为兴趣区,对兴趣区实行动态划分,并统计管制员在各区域的注视时长与遗忘时长。结果表明:被试在工作过程中对各兴趣区的注视时长分配不平均;但是对各兴趣区的注视时长分配与航空器出现的次序没有显著关系;而且随着航空器数目的变化,被试注视区域的位置分布也随之改变;且随着航空器数目的增加,被试遗忘的兴趣区数目增加,对兴趣区的总遗忘时长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