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
摘要:测斜读数广泛应用于堤堰基础稳定性的监测,目前堤堰测斜监测过程中,得出的成果大多为单个测斜孔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堤堰整体的变形情况,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本文主要通过内插法以三维曲面的形式显示出堤堰整体水平位移情况。
2011(12).
摘要:大厦外开移动式平移天窗的设计是融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材料力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械设计。利用传统的类比法和经验设计法,不但设计周期长,还需不断计算来检测其是否符合要求。通过利用Pro/E对其进行三维参数化设计并进行仿真模拟,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Ansys进行力学分析和机构强度计算分析,最大限度的增强了设计质量,使得大厦楼顶外开移动式平移天窗的机械设计简洁、安全、高效。
2011(12).
摘要:储油库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挥发的油气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进行油气控制是节能、环保、安全的综合体现。笔者就储油库的油气挥发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储油库油气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并对某千万吨级炼油厂储油库进行了油气挥发核算及经济效益估算。
2011(12).
摘要:为提高光照度计的检测精度,针对光照度检测系统,应用Takagi-Sugeno模型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ANFIS)到光照度检测系统,对光照度检测电路进行了误差补偿,并给出了硅光电池高精度光照度计的软件仿真。最后利用光照度检测实验平台实测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在MATLAB软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通过自学习,可以调整模糊规则和隶属函数参数,提高了光照度计的检测精度。
2011(12).
摘要:以寺河矿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地质区域为背景,介绍了煤岩体注浆加固机理,分析了水泥浆液注浆技术和化学浆液注浆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注浆材料的优缺点。实践证明,围岩注浆加固技术能有效改善特殊地质区域的煤岩体强度,对特殊地质区域的顶板管理起到良好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2011(12).
摘要:采用实际的磁尾位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磁层亚暴过程中高速流分布,结果表明垂直磁场的高速流主要分布在电流片内,范围在 ;平行磁场高速流分布区域在两个区域较大,一个是距离地球较近的磁场较强的区域,另一个是距离等离子体片较近磁场较强的区域。
2011(12).
摘要: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分析和评价是各项油气保护工作的起始点和基础,为了研究高台子油层物理化学性质,对高Ⅰ和高Ⅲ层位的岩样进行了室内速敏、水敏、酸敏、盐敏、碱敏及压敏评价,从而判断该地区储油层是否存在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压敏性,以及每一种敏感性的敏感程度。该研究成果可以使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保证油层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从而保证油田的稳产和增产。
2011(12).
摘要:通过研究k阶Bernoulli多项式的性质,揭示了Bernoulli数的内在联系并应用导数运算得到了Bernoulli数数的一个有趣的恒等式。
2011(12).
摘要:文中通过试验段不同沥青芯样CPN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高模量、矿物纤维改性沥青具有较好抗车辙性,能够明显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通过数字图像研究发现两者抗车辙能力优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适合于重载、长陡坡路段使用。
2011(12).
摘要:本文针对作用在顶角为20?的圆锥-圆柱组合体模型头上的带占空循环的等离子体激励进行了机理性研究。实验使用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激励控制,压力动态传感器进行测量。实验在实验段为3.0m 1.6m的低湍流风洞中进行,实验攻角是45?。基于圆锥体底部直径的雷诺数为50,000。占空循环的频率为10Hz。文章对不同占空循环比率下的相位锁定压力分布的收敛性和显著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整体平均压力分布做了详细比较。
2011(12).
摘要: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降凝防蜡冷输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原油凝固点并达到防蜡冷输的目的,该技术对油品针对性强,因此必须加强对防蜡机理的研究及配方的研制,通过对该技术中各组分官能团与原油中蜡的最佳共晶分子结构的分析研究,经过室内及现场实验,完善其配方,在海南作业区三号平台实现井口到联合站管线冷输,茨78块实现以区块为单元井筒防蜡减阻、管线实现冷输,从而实现防蜡冷输一体化。
2011(12).
摘要:本文围绕高超声速高温流场的高温效应问题,采用有限体积法,以及熵修正的AUSMDV格式,利用时间分裂法求解了完全气体和化学非平衡流场。求解了SOD2激波管问题,并与精确解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和验证了AUSMDV格式捕获间断的能力。化学非平衡流求解中采用Park化学动力模型,化学反应源项采用准定常法(The New Quasi-Steady-State-Approach)处理,克服了化学反应源项引起的刚性问题,结果与CEA程序的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高超声速圆柱绕流流场,分析了化学反应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与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1(12).
摘要:南中块西部于2004年7月份开始注聚,到2009年底该区块聚合物驱开发结束时,聚驱阶段提高采收率为11.6个百分点,采出程度只有50.34%,地下仍有近一半的储量没有开采出来。从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直接转入后续水驱区块效果看,无效循环严重,采收率提高幅度只有3.61个百分点。为最大限度地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在砂体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注聚后期剩余油分布特点,开展聚驱后注入方式研究。
2011(12).
摘要:摘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开采的深入以及对油层认识的不断加深,部分区块有必要对原有的井网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挖掘油田潜能,大庆油田某试验区通过细分重组层系,加密及注采系统调整等方式对老井网进行了重新调整,并根据沉积相带图及射孔等资料,研究了试验区井网调整前后的水驱控制程度及油水井所在砂体之间的接触方式,对比分析了控制程度和接触方式的变化情况,明确了不同调整方式对井网完善程度的贡献值。
2011(12).
摘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根部间隙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间隙内入口段生成一个中心点结构并快速消散。自35%轴向弦长位置开始,间隙内逐渐生成一系列涡系结构,并在90%轴向弦长位置开始迅速破裂,至95%处全部消散。
2011(12).
摘要:卫星-升平地区北部登娄库组是勘探开发深层天然气重点区域,而储层评价问题是制约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升平地区深层登娄库组井资料少,研究程度低的特点,精确预测储层比较困难。因此,需要进行精细的油藏描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本文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的研究成果建立地层格架,结合相控建模,利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建模方法进行油气藏的属性建模,所建地质模型反映了地下地质体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为拓展油田登娄库组勘探开发和挖掘潜力,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带和天然气分布区规律提供有力依据。
2011(12).
摘要:对通过热水浸提、三氯乙酸除蛋白和活性炭脱色后的沙葱粗多糖,采用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收集合并单一峰溶液命名为SCSP,并对纯化产物SCSP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结果表明,SCSP凝胶柱层析洗脱曲线为单一狭窄对称峰,说明为均一组分多糖;SCSP的偶写相对分子质量为5.89?04 D。
2011(12).
摘要:为了研究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发育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发育大量T11断裂,它们主要由断陷期形成坳陷期活动、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坳陷期形成和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4类断裂构成,平面上呈29个密集带分布,主要分布在三肇凹陷北部和中部,主要为北北西、近南北和北北东向展布。由断裂密集带与葡萄花油层油藏之间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与油运聚成藏关系密切,对其成藏与分布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对油运移的输导,使油大面积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及其附近;②断裂密集带交叉处油更富集;③断裂密集带内的交叉构造有利油聚集成藏。
2011(12).
摘要:本文从仿射变换出发,讨论了曲线 的渐近线与切线的关系,得到曲线上无穷远点处的切线就是曲线的渐近线的结论,并给出了渐近线与切线的求法,推广了有关文献的结论.
2011(12).
摘要:J2ME主要针对嵌入式类电子设备,是一种高度优化的Java运行环境。它是Java 2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Java语言与平台无关的特性移植到小型电子设备上,允许移动无线设备之间共享应用程序。而嵌入式系统如今发展越来越迅速,凭借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各个开源软件在嵌入式平台上的移植操作,发挥其更强大的软件系统功能。本文旨在将这两种现在比较流行的技术结合起来,即以phoneME这款开源的J2ME软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交叉编译环境和Qtopia库等相关基础配置,将其移植到ARM嵌入式Linux系统上。之后通过运行多个MIDlet应用完成了相关的测试和验证。
2011(12).
摘要:针对低渗透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压力高、压力传导慢等问题,室内进行了表面活性剂相对渗透率和天然岩心降低注入压力等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天然岩心注入浓度为0.5%的NS-1表面活性剂驱后,后续水驱压力降低25%以上,降压效果明显。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水两相径向稳定渗流条件下,对表面活性剂增注效果、段塞尺寸与增注量的关系等进行了预测。
2011(12).
摘要:针对飞行器末制导过程中存在着模型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气动环境复杂等鲁棒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三维最优比例滑模制导律控制方案。该控制器能够在线动态反馈补偿内外扰动的影响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2011(12).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高速(2 ,1 ,7)Viterbi译码器的软件设计。在不影响译码性能的前提下,采用了一系列适用于硬线逻辑的软件算法,从而使译码器输出数据的吞吐量达到112Mbps。
2011(12).
摘要:针对裁剪叶片曲面参数和实际边界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映射方法,通过对叶片曲面进行重新参数化,使一个规范化参数域与裁剪叶片实际边界相匹配,并在规范化参数域上规划刀具轨迹;同时利用规范化参数域生成等参数线,并按照弦公差方法在等参数线上规划测量点;最后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物,返回实际测量点与理论点进行比对,得出测量结果。
2011(12).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疾病患者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 Stool antigen ,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353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47例,年龄范围14 - 89岁,平均年龄49.0? 15.73岁。入组者均空腹6小时以上,留取新鲜粪便标本,应用酶免疫法(EIA)检测HpSA,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作为金标准。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评价HpSA试验的诊断价值。 结果 X 2 检验表明EIA法检测Hp感染与13C-UB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EIA法检测HpSA敏感度94.35%,特异度98.30%,阳性预测值98.24%,阴性预测值94.54%,阳性似然比55.5,阴性似然比0.06,符合率96.32%,Youden指数0.93,Kappa值0.93;EIA法检测Hp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 HpSA是一种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1(12).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CVD金刚石薄膜的织构,表面组织形貌和微区取向分布,从取向选择生长的角度研究了薄膜织构形成的过程。研究表明,强烈的取向选择生长能够形成强织构,不同的生长速率参数α会导致不同的织构,同时形成不同的表面组织形貌。
2011(12).
摘要:摘要:按照建筑工程中的最低价中标法,运用博弈论中的不完全信息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对招投标过程中如何针对竞争对手情况来确定投标报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效用函数引入风险偏好系数的情况下得到了投标者的最优报价策略;并在风险系数不同的情况下讨论了投标人的风险态度对投标策略的影响;还给出了表达较为简单的最优投标策略模型。同时针对投标人合谋问题讨论了招标人最优保留价设置所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利用次序统计量得出一种相对简单的保留价设置条件。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算例分析。文中所得结论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1(12).
摘要:针对目前测控雷达天线伺服驱动系统中采用传统模拟直流调速度器难以实现变结构变参数控制,且具有离散、漂移等不足,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全数字直流调速器实现的雷达伺服驱动系统,每个直流调速器控制一台电机运转,多个电机之间的协同工作则采用PCC同步控制器完成。与传统模拟直流调速度器相比,全数字直流调速器伺服驱动系统的参数方便调整、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有效增强测控系统的跟踪性能。
2011(12).
摘要:本文在充分调研榆林国华电厂现场作业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输煤控制系统煤位电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的Simlink进行仿真分析,对输煤控制系统煤位电机的输入/输出参数比进行优化,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种工况下煤位电机都能稳定工作。
2011(12).
摘要:开发和应用模拟训练系统是当前应对高技术武器装备训练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某型飞机指挥仪系统操作界面复杂的特点,选择具有组建复用性,界面真实感强,开发周期短的GL studio软件来开发该型飞机指挥仪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由武器控制系统模拟平台、指挥仪模拟平台和通讯模块三部分组成。通过系统调试,该模拟训练系统对某型飞机指挥仪的操作训练过程具有很好的仿真性。
2011(12).
摘要:为了提高运动捕获数据的重用性和重用效率,引入注册曲线思想,以多个已有的捕获数据为输入,通过运动融合生成一段新的运动数据。首先建立时间对齐曲线,基于时间对齐曲线建立坐标对齐曲线,然后基于对齐曲线和坐标对齐曲线进行姿势融合,最后进行约束处理,扩展了可以用于运动融合的运动集合。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可行且效果好。
2011(12).
摘要:本文综述了以金属复合靶板、陶瓷/金属复合靶板为代表的功能梯度复合靶在弹丸撞击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破坏模式和毁伤机理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三方面,重点讨论了靶板材料、靶板层数、组合方式及弹头形状等因素对靶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作者前期相关工作,指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11(12).
摘要:根据1985-2009年中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8,即经济增长每增加1%,对能源的需求量将增加0.58%。
2011(12).
摘要:粗粒料在三轴试验过程中常表现软化和剪胀性质,而应用较广泛的双曲线模型不能反映这些性质。幂律模型既能反映硬化特性又能模拟双曲线模型不能反映的应变软化关系,因而能合理地反映粗粒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先叙述了粗粒料常规三轴试验剪切过程中应力应变和体变的基本特性,然后简要介绍了幂律模型的基本性质。在幂律模型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粗粒料幂律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应变硬化和软化性质,又能模拟剪切过程中体应变的剪缩和剪胀性质,因而能合理地反映粗粒料基本特性。并根据提出的模型推导了切线弹性模量和切线体积模量的公式。最后通过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2011(12).
摘要:摘要:针对现有消防报警系统投资大、安装麻烦等缺点,自主研发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火灾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主机采用STM32F103V8处理器为主控单元,实现仪器操控、无线收发、报警指示、远程控制及工作状态显示等功能。终端机以STC12C增强型51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单元,实现烟雾及温度探测和无线收发等功能。技术创新体现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并融合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总体设计依据分布式控制的思想,硬件采用单主机对应多路检测终端的一对多无线通信系统,主机依据系统软件以群发单收的方式实现一对多的同频率无线有序编码通信。依据自拟通讯协议采用串行半双工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主机与各检测终端交互。
2011(12).
摘要:本文基于倒频谱分析技术原理及航空发动机振动状态特征,探讨了倒谱在航空发动机振动分析中的应用。采用倒谱技术对实际发动机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倒频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振动分析,可以有效分离传递通道影响并从复杂的频谱中提取出特征频率。
2011(12).
摘要:构建了一个异质双寡头R&D竞合模型,根据R&D投入与产量决策阶段的合作类型,研究了双寡头分别在利润最大化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四种竞合模式的最优技术溢出水平,讨论了每种模式下最优技术溢出对均衡产量、利润、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合作和完全合作模式下最优技术溢出为1,而完全不合作模式下最优技术溢出可以不为1。
2011(12).
摘要:为了降低连接3G核心网和外部的数据网络的网关GGSN的数据包路由和转发的系统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GGSN中路由和转发模块分离策略,通过对OSPF协议和网络拓扑路径的修改,实现了二者的分离;另外对Flooding过程的修改减少网络的流量,高可用性实现也达到了系统的无缝切换。实现证明,上述策略应用符合GGSN的功能需求,并且是有效的
2011(12).
摘要:人脸特征的提取通常是先把人脸中包含特征信息的区域分割出来,然后分别对每个区域进行特征定位和提取。这样可以克服将整个人脸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处理所存在的复杂性,减少背景和其它物体的干扰,提高特征提取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图像数据处理量,节省处理时间。本文在分析用在人脸对象区域分割的常用方法基础上,采用基于眼间带状人脸区域垂直梯度图的人脸对象区域分割方法对五官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高鲁棒性,并且算法实现简单。
2011(12).
摘要:本文介绍了超外差收音机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了超外差收音机的系统框图,并利用Systemview软件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正确,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2011(12).
摘要:随机反演突破了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具有纵向分辨率较高且不完全受井分布控制等优点。随机地震反演不仅可以获得高分辨率波阻抗资料,还可以得到伽玛、孔隙度等储层物性参数,具有更直接的岩石物理意义。实例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反演结果精度更高,储层预测效果更好。
2011(12).
摘要:某市政改造工程中计划在现有的公路L型标志牌杆上更换新型标志牌,本文据此计算分析旧L型标志牌杆是否可以在承载新型标志牌条件下继续使用,以达到降低改造成本的目的。针对改造工程中需要替换标志牌的旧L型标志牌杆,建立了包括面板、悬臂和立柱的有几何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了结构的模态、得到了自振频率,计算了结构在自重以及风荷载作用两种工况下的位移、应力响应,并结合规范要求,判别出标志牌杆结构整体的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旧L型标志牌杆必须被替换,同时提出了结构优化意见。
2011(12).
摘要:传统的K-最邻近(K Nearest Neighbor, KNN)分类算法在处理不均衡样本数据时,其分类器预测倾向于多数类,少数类分类误差大。针对此问题从数据层的角度改进了传统的KNN算法:先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少数类样本聚类分组,将每个聚类内的样本作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再使用遗传交叉和变异操作获取新样本,并进行有效性验证。最终获取到各类别样本数量基本均衡的训练样本集合。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改善了KNN算法对少数类分类效果。此法同时适用于其他关注少数类分类精度的不均衡数据集分类问题。
2011(12).
摘要:针对过程神经元网络由于模型参数较多,正交基展开后的BP算法不易收敛的问题,本文结合量子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并用于过程神经元网络的训练。算法中粒子采用双链结构,用量子位的概率幅对粒子位置编码,通过量子旋转门和量子非门完成粒子的更新与变异,可发挥量子粒子群的群体搜索能力和全局收敛性,有效克服BP算法计算复杂、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陷。以两组二维三角函数的模式分类问题为例验证算法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寻优能力强。
2011(12).
摘要:自动攻击系统是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控制体系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基于空地导弹模式,设计了无人机自动攻击系统的结构配置,和传统的耦合器结构形式不同,该配置结构直接将火控系统和飞控系统联系起来,简化了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仿真结果表明,用该系统实行无人机对地自动攻击可获得良好的性能。
2011(12).
摘要:中性浮力地面实验系统的实验体设计问题是有效实现空间飞行器研制阶段地面演示验证实验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实验系统的任务需求,对实验体结构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心和重心相对位置进行设计;然后通过对质量特性进行计算,给出了实验体结构的最终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物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