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3.
摘要:提出了带有色观测噪声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参数估计的三段算法。第一段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RELS)估计自回归(AR)参数;第二段用Gevers-Wouters算法估计伴随滑动平均(MA)模型参数;第三段用求不相容线性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得到原始MA参数估值。一个仿真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2003(1):3-5.
摘要:提出了滑动平均(MA)模型参数估计的两段最小二乘法。首先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MA模型拟合一个高阶自回归(AR)模型,然后再用最小二乘法一个不相容的超定性方程组得到MA模型参数估值。一个应用于自校正跟踪滤波器的仿真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2003(1):6-9.
摘要:研究充液薄壁圆管在平头弹体侧向冲击下局部凹陷、穿透及整体弯曲变形的耦合问题及发生穿透的弹道极限速度。借助DHR-9401落锤装置完成了足尺模型的三跨连续圆管的撞击实验。实验观察到临界破坏速度随内充质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平头弹体侧向冲击下,薄壁圆管产生冲塞型破坏。
2003(1):10-13.
摘要:对液流通过节流孔的过渡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计算。研究了节流孔半径对平均轴速分量ωm、惯性长I、收缩部等效长度δ、流量qs 、再附着点距离Zais和时间常数τq、τz等的影响。对ωm、I、δ、τq和τz给出简单易算并相当精确的计算式,作出了节流孔半径与ωm、I、δ、qs、Zais、τq和τz间的关系图。
2003(1):13-14.
摘要:简述了利用开放的量子系统的理论--子动力学方程,处理量子计算中退消相干的一般方法,以及子空间中多量子位的计算及其避错码问题。
2003(1):15-19.
摘要:基于粗糙面散射场积分方程,采用目前较为普遍的前、后向加速迭代法来求解具有Pierson-Moskowitz谱的动态导体粗糙海面的波束散射问题,数值计算后向散射截面的角分布,讨论了波束和平面波入射时动态海面在不同尺度、采样间隔及不同风速下的散射截面的变化,尤其对掠入射散射做了讨论,得到了平面波和波束入射时后向散射截面随掠入射角近四次方的变化关系。
2003(1):20-21.
摘要:简单介绍了重丰中子区新核素合成和鉴别的技术路线,报告了放射化学分离在重丰中子新核素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局限性。
2003(1):22-24.
摘要:主要采用稳态极化曲线来初步探讨镍阴极电沉积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NH_3·H_2O浓度为1.25~2.75mol·L~(-1)的范围之内,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络合离子形式为Ni(NH_3)~(2+)。拟合计算表明Tafel斜率为0.158V,表观传递系数为0.37,交换电流密度为1.57×10~(-7)A·cm~(-2),电极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78kcal·mol~(-1)。在0.700~0.810V的电位范围内,第一电子传递反应为电极反应的速控步骤,而在较高的阴极化电位下,镍电沉积是混合步骤控制。
2003(1):25-27.
摘要:分析和证明了对称非负定系统的多重网络(MG)方法收敛性。
2003(1):28-29.
摘要: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40cm,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13cm。由此形成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是厄尔尼诺现象与地震火山活动一一对应的原因。
2003(1):30-39.
摘要:通过对“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强化观测期(IOP)在甘肃敦煌取得的资料合理筛选以后,探讨了荒漠戈壁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问题。首先,分析了Monin-Obukhov相似函数的特征,并拟合出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风速和温度相似性函数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与典型经验曲线差异较小,并且在经验曲线分布范围以内,但中性时的值有所不同。同时,还用该资料给出了动量和标量粗糙度(感热和水汽粗糙度)长度的平均值及其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标量粗糙度的平均值大约比动量粗糙度小一个量级,并且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明显比理论预测值要大。
2003(1):39-42.
摘要:为确切进行华南东部上三叠统分阶研究,在中国国家基金委的资助下,我们系统调查了中日有关地层,进行了初步对比。本文先介绍对日本晚三叠世生物群的划分和对比研究结果。日本在地质构造上大致分为:西南日本区(分为外带和内带)、关东地区、东北日本区及北海道。晚三叠世地层集中分布于西南区的外带和内带,在关东地区和东北日本区较为零星;北海道仅个别点见及。以往,日本的晚三叠世生
2003(1):42-46.
摘要: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西酯(PHB)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人工血管的构建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将组织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PHB膜片和PHB三维微孔支架上,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增殖指数,复合培养7d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DNA指数。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PHB膜片上粘附率为77%,细胞增殖符合细胞的生长曲线,在PHB三维微孔支架上生长情况良好,并被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结论是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羟基西酯(PHB)的细胞相容性较好,但细胞与材料间的粘附有待进一步改善。
2003(1):46-48.
摘要:为了筛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微藻,对两种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orr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室内培养,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含有较高的C16:O、C16:1和C20:5(EPA),仅含有微量的C20:4不含有C22:6(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3.8%。而等鞭金藻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2、C18:3、C22:6(DHA),不含有C20:4,仅有少量的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9.8%。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
2003(1):48-51.
摘要:研究γ-射线诱发的人AHH-1淋巴细胞凋亡规律和发生机制,用MGG、TUNEL染色,MTT、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经0、3、6、9、12、15、20Gyγ-射线照射后,AHH-1淋巴细胞凋亡、活存率以及Bax、Bcl-2、Bcl-xl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3-12Gy照射范围内,凋亡是AHH-1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且6-12Gy范围内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2)15-20Gy照射后,凋亡率下降,推测此时除凋亡外,坏死也是AHH-1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3)不同剂量照射后,AHH-1细胞凋亡率在24h达到高峰;3-12Gy照射范围内,细胞活存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15-20Gy照射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结论认为一定剂量γ-射线照射可诱发人AHH-1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
2003(1):49-52.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移相调功高频感应加热电源:逆变电路可以在大的调功范围实现软开关,且只需要一个吸收电容:通过实验对比IGBT模块的关断损耗,证实吸收电容能有效地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转换效率达到了96.4%。
2003(1):51-53.
摘要:探讨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同步化方法及粘附分子integrinβ1在不同周期肝癌细胞上的表达。采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秋水仙碱顺序阻断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双阻断后释放培养的方法分别获得G1期和S期的肝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周期分析;采用抗体阻断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上integrinβ1的表达。结果发现未同步化肝癌细胞integrinβ1表达的荧光强度为95.70;G1期和S期细胞的同步率分别为74.09%和98.29%,integrinβ1表达的荧光强度相应为76.90和94.09。得知药物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秋水仙碱能较好地将肝癌细胞同步于G1期和S期;粘附分子integrinβ1在SMMC-7721肝癌细胞上高表达,但表达水平呈现周期差异。
2003(1):53-55.
摘要:应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VS)确定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型并与63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多态性检测,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组ACE基因缺失型(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D基 因型在Ⅰ型分裂症患者中的分布为57.35%,高于Ⅱ型分裂症患者的40%(p<0.001);D等位基因频率为70.59%,高于Ⅱ型分裂症患者的62%(p<0.05),提示DD基因型与Ⅰ型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2003(1):55-57.
摘要:采集不同季节绒山羊皮肤组织样品,提取总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电泳结果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然后与催乳素抗体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结合,后者作用于化学发光底物,暗室中置X-光胶片上自显影数分钟,经显影、定影,得到黑色曝光斑,根据胶片上曝光斑的位置确定出催乳素受体的分子量为87kD。根据不同时期样品黑斑的大小得出各时期催乳素受体表达量与绒毛生长趋势是一致的。
2003(1):58-61.
摘要:用直径18英寸复合式热系统生长了直径200mm的太阳能CZSi单晶,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该热系统能降低熔硅纵向温度梯度,从而有效抑制熔体的热对流,并增加了熔硅与坩埚的边界层厚度,减少了SiO的熔入,降低了硅中氧、碳的含量,数值模拟对热场温度梯度的分析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
2003(1):61-64.
摘要:依照二次离子质谱(SIMS)、扩散电阻(SRP)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手段,首次阐述了P型杂质Ga由SiO2膜的吸收输运和SiO2-Si内界面上的分凝效应两的统一,完成硅中可控制掺杂的全过程;并揭示了其中SiO2薄层的表面效应及Si的体内效应;初步建立起SiO2/Si系下开管扩散Ga的模型。
2003(1):64-66.
摘要:波动成像最关切的一步就是求取成像方程的系数矩阵,也就是雅可比系数矩阵,也即波场对物性参数的偏导数矩阵。从探地雷达波满足的有限元波动方程出发,推导得到随时间可变的雅可比系数矩阵满足的波动方程,并阐述了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分别求解该雅可比系数矩阵的方法。
2003(1):66-69.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推广的粗神经网络,并给出了将其用于上证指数预测的网络结构及学习算法。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用于股市短期预测是可行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2003(1):69-71.
摘要:讨论了凸集及凸包的形态学运算的几个几何特性,并使某些献中的几个错误结论得到修正和完善。
2003(1):71-74.
摘要:采用开管方式和SiO2/Si系统,实现了P型杂质Ga在硅中的可控制掺杂。借助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扩展电阻(SRP)分析方法,对已掺Gar 杂质硅,在二次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凝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得出Ga分凝的规律性,导出了Ga在SiO2-Si内界面Si一侧最低浓度值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全面理解Ga的扩散特性和建立开管扩Ga模型奠定了基础。
2003(1):75-76.
摘要:压力振荡抑制技术是再生液体发射药火炮(RLPG)技术的难点之一。报道通过改变再生喷射活塞系统机械振动的固有频率,可破坏RLPG压力振荡的激励机制。试验表明:利用此方法可有效抑制压力振荡的幅值。研究结果对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内弹道设计有指导意义。
2003(1):77-80.
摘要:讨论了车辆半轴的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在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特性已知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摄动法和约束随机方向法对空心半轴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并编制了实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迅速准确地得到空心半轴的可靠性设计参数。
2003(1):80-81.
摘要:对吸附有不同浓度有机氯农药的生物膜进行连续吸附重金属(铅、镉),并与未吸附有机氯农药而直接吸附重金属的生物膜进行了比较,来研究有机氯农药对生物膜吸附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2003(1):82-87.
摘要:通过对包括"再设计"思想再制造的特征叙述,着重探讨了再制造与工厂延寿、环境保护、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再制造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
2003(1):87-90.
摘要:回顾了世界各实验组在类时过程中电磁形状因子的测量状况,根据RESII上R值扫描所获取的2.0-3.0GeV各能量点的数据,探讨如何在BES上测量类时过程的质子电磁形状因子,最后结合BESⅢ给出对该实验的展望。
2003(1):90-91.
摘要:在磁尾近赤道等离子体片区经常可以观测到可压Pc5脉动波~([1])。一般认为这种脉动波是由磁镜不稳定性产生的。Vaivds,et al.~([2])提出观测卫星相对磁镜结构的晃动可能是该脉动波的成因。本文运用磁尾多元等离子体片模型~([3])对含O~+离子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片甚低频扰动进行了2.5维数值模拟研究。对等离子体片模拟区内的磁能、内能和动能等积分对应不同的O~+离子丰度的时间演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在中磁尾等离子体片区存在着低频本征振荡。对O~+离子丰度为0.3时,一个振动周期内物理量场的2维分布特性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该等离子体片振荡可描述为磁能与
2003(1):91-93.
摘要:放射性肺炎-纤维化是人体受到大剂量或累积剂量放射源照射后所致的肺损伤,是临床肺纤维化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放射性核事故、临床放射治疗、骨髓移植前照射预处理、术后放疗预防肿瘤复发等所致的常见并发症,能引起肺组织的严重损伤;晚期由于大量肺实质被胶原纤维所取代,可发生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而研究放射性肺炎-纤维化的分子机理,对于防治这一并发症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的意义。本文对SMADs介导的TGF-β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 SMAD分子